典型在身边|农科专家郑文静:扎根田间破解农业“卡脖子”难题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    作者:中国民主同盟        发布时间:2023-09-11    浏览量:

图片

郑文静,1974年生,民盟盟员,博士,研究员,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开原市副市长(挂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从实验室到田间,郑文静把半生年华献给了水稻育种事业,解决了我国粳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她还扎根基层,提高当地水稻产量和品质,带领农户脱贫奔小康。

 

情系“三农” 躬身垂范

郑文静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一个小镇,从小她目睹了父亲因挨饿造成的胃溃疡发作之苦、父老乡亲于田间辛勤劳作之苦、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农业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这些让她在高考时毅然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

自1992年如愿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她凭借热情和毅力,在农业领域深耕长达27年。期间,她躬身于田间开展品种选育,在乡间服务生产一线奔走,不分昼夜地钻研攻克技术难题,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政策咨询……春季,她踩着冰凉的稻田水在试验田安排插秧;夏季,她顶着炎炎烈日在水田做不育系转育、人工剪颖杂交;秋季,她全身都沾满灰土,和农民们一起在田间进行脱粒工作;冬季,她前往海南开展南繁工作,春节假期也在水田劳作中度过。由于长年累月的水田工作,她患上了慢性肾炎和关节炎等疾病,每天需要服药来控制病情,可即便如此,她服务“三农”的初心从未改变。正是凭着这种砥砺坚守、科学报国的情怀,近三十年栉风沐雨,笃行不怠,郑文静为辽沈大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科技活力和创新动力。

前瞻探索 科技攻关

滴滴汗水换来累累硕果,十几年的付出终见成效,仅在2005年—2010年期间,郑文静和同事就育成10个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超过3000万亩,占辽宁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

图片

2010年秋季,东北三省突然暴发了大规模稻瘟病疫情,造成了多个水稻品种产量下降三至五成,一些田地甚至全田绝收。这场灾难促使她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在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的同时,确保其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传统的方法是从粳稻中挖掘抗稻瘟病基因,但这一途径在东北粳稻品种中几乎是一条死胡同,因为北方粳稻品种普遍缺乏这类基因,这直接限制了东北粳稻抗病性改良的进展。然而,郑文静没有因此而气馁,她是一个在田间土地上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农民”,深知解决这一“卡脖子”的难题是至关重要的。为决心解决这一难题,郑文静从田间转战到实验室,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从北方粳稻中成功挖掘出一个具有高度抗稻瘟病性的基因——Pi65。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更令人振奋的是,携带这一基因的水稻品种“辽粳168”在2019—2021年东北地区稻瘟病频发的恶劣环境中表现出色,抗病性极强,几乎没有受到病害的影响。郑文静用科研成果回应了社会的期待,更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科研攻关永无止境。在成功克隆Pi65基因后,她并没有止步,带领团队定位了Pi67、Pity269、Pilk等一系列与水稻抗病性关联的基因。而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是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利用它们开发了分子标记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水稻的精准抗病育种,为北方粳稻抗病性改良的难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突破,真正解决了北方粳稻抗病性改良的“卡脖子”难题。

图片
赤心奉献 践行初心

在科研工作之余,郑文静还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及辽宁省农科院的硕博导师及博士后指导教师,她将育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人,培养了众多的科研人才,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9年兼任开原市副市长后,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共建,通过引进水稻新品种、培训新种植技术,显著提高了当地的水稻产量和品质。疫情期间,为解农民的燃眉之急,破解大米、榛子等农产品滞销困境,她在“北国助农,一起奔小康”活动中化身主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也为当地企业与省外客户达成长期战略合作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图片
谈及今后的努力方向,郑文静表示:“任重道远、未有穷期”她时刻告诫自己,做“三农”工作一定要俯下身、静下心,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为村民谋良策,唯有勤奋敬业、踏实肯干、乐于奉献,才能百炼成钢,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谱写乡村振兴最美的华章。(部分内容引自新华社客户端辽宁频道)
 

供稿:沈阳民盟

来源:辽宁民盟

 

责任编辑:中国民主同盟

Copyright © 2023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