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视频 > 视频|麦积山"佛医"的故事

  麦积山"佛医"牟常有

  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

    

视频|麦积山

  在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之前,生于麦积山脚下侯家庄的牟常有,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懵懂少年。彼时,在自家院落里只需轻轻仰头,他便能看到那座高耸的状如麦垛的山。而此后,让他未曾想到的是,1985年,在足足仰望了这座东方雕塑宝库20年之后,带着一份向往与敬畏,他来到了石窟开始文物修复生涯。

  春去秋来三十四载,一刀一刀轻轻修复……

  他用这双手,在一个个洞窟与佛结缘,将自己与这座圣山紧紧地拴在一起……

视频|麦积山

  临近中午,记者一行到达麦积山石窟山脚。跟牟常有通完电话,不多一会儿,一位身着卡其色外套,平头,圆脸的中年人,出现于眼前。老实说,太过寻常的装扮,与记者想象中的文物修复师形象多少有点不同。

  简单寒暄后,他便带着记者一行直奔自己的修复地点牛儿堂。一路上,他的步伐稳健而急促,转眼功夫,便已淹没在如织人流中。

  我们紧赶慢赶,到达牛儿堂时,他已探着头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木架口微笑等待了。牟常有告诉记者,时值抢修文物的关键时期,任务非常重,所以必须要加班加点、起早压晚。

  待我们的摄制组到齐后,他率先侧身钻入狭窄通道,一路攀着脚手架,穿梭于木板搭就而成的通道中。在第二层站定后,牟常有开口道:“到了!”

  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林立的红色脚手架和一块覆盖在木板条上的红色地毯,左边是等待他修复的壁窟,右边则是白色的线织网栏,外面罩着一块绿色的防晒网

  ——这便是他的临时工作间。

视频|麦积山

  牟常有指着一块巴掌大小的缺口说,“我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个缺口修补好。”话音未落,他便熟练带上手套,小心翼翼地蹲下身,进行打眼、清尘、挂麻、注胶、填底泥等工序。因为要拍摄,我们引导他边操作边介绍,他有些“较真”地说:“不习惯说话,我平时工作很少开口,因为动手的同时,还要动眼、动脑、动心,不能有丝毫干扰。”

  底泥一点点填补完后,他起身说,“泥干还要一阵,我去上面看看。”来到第三层,等待牟常有的是一小块起甲的壁画。

  认真观察过壁画后,他说:“在修复壁画前,首先要进行简单的分析,详细了解病史,然后对症下药,出现空鼓要软化表面压平。起甲,就要调整温度和湿度。”

视频|麦积山

  问及修复一幅壁画大概需要多久,他说道:“修复的时间,根据文物‘病情’而定,相应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需要修复师因地制宜。不同文物的修复难度存在着天壤之别,有的文物修复一天可能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好几个月,半年以上也并不少见。”

  看到记者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又补充说,“其实,我干的这个工作可以统称为‘佛医’,就是给佛治病。壁画表面起甲,就好比人的皮肤脱皮;塑像骨架坏了,,就像人的骨头断了。面对这些,就要认真检查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根据病状,开处方。”

  壁画的纹路非常细,长时间用眼,特别容易头晕眼花,这个时候牟常有也会伸伸腰,放眼看看麦积山的景色。

视频|麦积山

  "麦积山上一天一景,百看不厌。忙碌的间隙,抬头看看被白云环绕的麦积山石窟,心情瞬间就变轻快了,也有干劲了。"牟常有说,“调整心情,这也是为了文物安全。”

  在麦积山工作的34年间,牟常有今年又得了一个奖励,“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称号。而看到一幅幅饱经沧桑的受损壁画经过修复重现光彩之际,牟常有就觉得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干着同样一件事,由是如此狭小的空间,会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呢?”记者问。

  “壁画上的每一块残片,都记载着一段历史和故事,每一次完成壁画修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全新体验。”牟常有笑着说,眼神掠过11窟的塑像,满是虔诚。

  临近下午四点钟,记者还想请他再多说一些与文物修复有关的事,他却有些为难,“咦,文物修复的门道多着呢,说上几天也说不完。”说罢,听他又自顾说了句,“采访的应该差不多了吧,我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推荐: 微视频丨开放之诺 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种短视频 山东沂蒙建设集团部署华腾云视讯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麦积山佛医牟常有 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 在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之前,生于麦积山脚下侯家庄的牟常有,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懵懂少年。彼时,在自家院落里只需轻轻仰头,他便能看到那座高耸的状如麦垛的山。而此后,让他未曾想到的是,1985年
标签:视频故事麦积山佛医
来源:网络整理时间:2019-08-27 04:48作者:互联网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资讯 | 品牌 | 科技 | 财经 | 营销 | 管理 | 自媒体 | 旅游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