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打工人回归!田里来了跨界转型的“新农人”

发布时间:     来源: 津云     浏览量:

在2022年度“热词榜”里,一定要给“转型”这个词留个位置。

 

  比如教培机构的老师实现转型,成为网络直播间里掌控流量、炙手可热的达人;企业也要转型升级,从观念、流程、人员能力等方面迎接变革;行业更要转型,当粗放生产方式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不相匹配时,突破创新、进而转型,成为必然。与其说新冠疫情加速了转型的步伐,不如说疫情让更多行业里的更多人看到了危机,痛定思痛,着手转型。

 

  正在武清区一处场地带货直播的张凯涛从2021年起开始转型,从房地产销售员转型为“新农人”;正在田里劳作的刘军也在转型,从“打工人”回归“新农人”,他恐怕是全村乃至全镇“90后”中依旧留守种地的“独苗”。兄弟俩,一人在大棚里忙种植,一个面对手机忙销售,不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借助互联网大力推广着天津农产品。

 

  他们这样理解“危机”,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危”,才会奔赴新的赛道,这就是一个转移的过程,转移到谁的手上,对谁来说就是“机”。

 

  莫提当年勇 转型是必须

 

  时下虽已立秋,但暑热依旧。树林下的凉亭里,张凯涛正在对着手机滔滔不绝,从武清本地产的晴王葡萄到宝坻林亭口的特产大蒜,从有机大米到富硒白面,直播间变成天津农产品的“展销会”。在树林外,刘军正在放飞着无人机,透过手机屏幕查看果园,人未动,但飞机上的摄像头帮他把园区里的每一顶大棚都巡视了一圈。

 

  兄弟俩虽然年纪上有差距,但因为共同的理念而聚在一起。这一次相聚是因转型而来,而转型之后,他们有了相同的职业——“新农人”。

 

  41岁的张凯涛和同龄人一样,面临着中年危机。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相对应的就是一家老小的生计。他驾驶的宝马汽车,印证着过去那些年在生意场上的成功;但受政策调整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过去的辉煌光景已不再。接下来的每一步该如何走,考验着这位中年男人。

 

  张凯涛从装修行业入门,他说这个行业的门槛低,只要潜心钻研,并不难驾驭。那些年武清区新楼盘林立,张凯涛赶上了红利期,手里的工程一单接着一单。“我主要接家装工程,和业主签好合同,装修款分三次入账,几乎没有压款的现象。”对于从事“小本生意”的张凯涛来说,资金回笼快是最重要的。

 

  装修的过程中,接连有外地业主询问他:武清区的哪个地段较好?哪个楼盘具有升值空间?张凯涛带着业主去看房,令他没想到的是,只要购房合同签订,一笔佣金就直接交到他的手上。“嘿!这生意不错!我不行就干房屋销售吧,把武清、宝坻周边的楼盘都看看,签订好代销协议。”这是张凯涛的第一次转型,那一次转型让他收获了“第一桶金”。

 

  正当张凯涛为收获满满而兴奋不已时,房地产行业迎来重大调整,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席卷而来。“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这句网络流行语在张凯涛的经历中得以验证。

 

  “到了月底不敢拢账,真是惊心动魄啊。”张凯涛说,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寒冬到了,不转型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合作伙伴刘军是位“90后”,年纪比张凯涛小一旬还要拐弯,村里的同龄人都进城打工,刘军也跟着来到武清开发区成为一名“打工人”,但这是他向往的生活吗?并不是。

 

  “到了发工资的时候,看看到手的工资,距离我的目标相去太远了。”刘军说。刘军在外打工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徘徊中度过的,他希望等到一个契机,或者是足够说服自己离开的理由。而至于离开这里还能去哪里?刘军也不知道答案。

 

  契机出现在2019年,父母在家承包了30顶大棚,急需人手。既然儿子在外打工没赚到钱,干脆就回来帮着料理大棚。而对于刘军看来,当年奔赴城里,就是为了不种地,而这次“返乡创业”也就意味着跟随父母的脚步重新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一回,他成为村里的“独苗”——唯一留在地里的“90后”。

 

  正值转型期 创新就对了

 

  刘军的老家武清区河北屯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重镇,家家户户都有蔬菜种植经验。用张凯涛的话说,这里的乡亲种菜的本领是刻在基因里的,把自己转型的“根据地”落在这里,他的确有一番考量。

 

  “这边的地好、水好、地块大,所以种出来的蔬菜就是好吃。再有,农民因为种地赔钱的案例很少,除非遇到天灾,那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因此这一行基本上属于低风险行业,只要肯付出,一定有钱赚。”张凯涛说出他对行业的观察。虽然自己没有太多种植经验,但出生在农民家庭的他,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现如今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于是张凯涛决定回农村寻找事业的新起点。

 

  2021年6月,张凯涛带着启动资金来到河北屯镇,包下了80多个大棚,第一步就从种萝卜开始。说起这里的“田水铺萝卜”,口感爽脆、汁水甘甜,为了让“田水铺萝卜”也能像“沙窝萝卜”一样驰名,张凯涛从苗儿播种时就开设了短视频。到了10月,第一批萝卜问世,他拍摄了萝卜从地里拔出,上手一掰嘎嘣脆的画面,简单的15秒短视频,没想到播放量竟超过100万次。

每天14时,张凯涛都会如约直播,推广着本市特色农产品。

 

  从拍摄短视频到直播间带货,这是张凯涛转型中的一个有心之举,赶在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凯涛农场直播间开播了。镜头前的张凯涛作为农产品带货主播,没有美颜滤镜,架在鼻梁上那幅半框近视镜,倒彰显着他不同于一般庄稼人的气质,直播间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农人”。

 

  从“田水铺萝卜”到“水果西红柿”,这些都是他自家农场里的产品,屏幕对面的网友也通过直播认识了负责种植管理的刘军,他虽未曾在镜头上露过脸,但张凯涛口中的刘军可是个种植能手。“这是刘军研究出来的新品种西红柿,是靠雄蜂授粉的新品,保证您找回小时候的味道。”张凯涛不遗余力地为刘军“立人设”。

南方甘蔗落户北方,刘军在大棚里观察着它的长势。

 

  刘军此次转型是在颠覆父母一辈的种植模式,前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种植方法,刘军都尝试了一遍。

 

  就拿雄蜂授粉这一招举例,这是刘军率先引进到河北屯镇的。当地的农民之前有过耳闻,都觉得不靠谱;但刘军大胆尝试,并利用凯涛农场的大棚搞起了技术创新。经过这番尝试,他们不仅减少了劳动量,还让西红柿的口感大为改观。过去到了冬天,西红柿一公斤的收购价不到6元,经过刘军的改良,一公斤收购价翻倍,一亩地就能多赚2万元。

 

  再看暖棚里,南方的甘蔗种在了北方的土地上,这也是刘军引进的新品种,这批甘蔗已经破土而出,他也期待着届时能有好收成。

 

  我是新农人 农业新动力

 

  直播带货难吗?当然难!网络上销售农品的主播千千万,既有流量惊人的头部主播,也有默默无闻靠日积月累攒人气的小主播,张凯涛算是后者。

 

  初入直播带货领域,张凯涛会为出货量低而发愁。因为发货量小,物流成本就高,但转机出现在今年春节前,两个大棚里种植的萝卜一小时内被网友抢空,从那天起张凯涛就琢磨着解开流量背后的密码。“首先我能做到的就是实在卖货,比如这款苹果,味道是真好吃,但就是模样差了点。我就一再提醒网友,如果是当礼品送人,慎重拍;但如果是自己吃,放心拍。”张凯涛说,“接下来就是分析平台推流量的节奏,抓准时机留住每一位客人。”好在他有做房屋销售的基础,嘴皮子跟得上,而且对每一条反馈意见都放在心上。

 

  从2021年末至今,9个月过去了,张凯涛坚持每天2小时直播带货,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惯性。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乡亲们也因此获益。比如,在农民的田里开展良种种植,把种子免费提供给农民,收获的果实包产包销,而且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再比如,装箱忙不过来,大喇叭里一声招呼,乡里乡亲过来做小时工赚工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张凯涛从默默无闻到今天的小有名气,不仅自家农产品的销路没有受到影响,由武清区农委牵线搭桥,他们还积极对接销路不畅的农户,帮助同行解决产品滞销的燃眉之急。

 

  对于刘军来说,进入8月,也算进入一年里最繁忙的时间,夏季的蔬果采收正忙,为秋茬的新品种做好了耕种的准备。

 

  “其实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让全国的网友知道我们天津是风水宝地,有这么多优质的农产品,比如武清不只有糕干、豆腐丝,还有我们田水铺萝卜、晴王葡萄。我们不仅会种,还能送上您的餐桌。”张凯涛回味道。

 

  当前,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新农人”群体开始大量涌现,他们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彻底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昔日形象。“新农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开拓出令人瞩目的广阔新天地(今晚报记者 伊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23 营销环球网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电话:26880982 邮箱:bcqyjzhzx@tj.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法制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