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正文

来自十省区十八地市百余位作家广西博白采风——暨“博白·大车坪杯”文学奖全国征文启动

发布时间:     来源: 营销环球网     浏览量:999+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144.png

2025年3月22日至23日,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与玉林市作家协会、钦州市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了“知名作家博白采风、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暨“博白·大车坪杯”文学奖征文活动开幕仪式。100余名来自全国10省、自治区(含直辖市)、18个地市(含广西本土)知名作家走进博白,走进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参观大良坡水楼及王力书吧,瞻仰语言学巨匠王力故居,参观王力书院、王力先生母校博白县中学(博中),考察百年老校历史文化并赠书,参观字祖庙,凤鸣书院,目睹双凤古树老茶、观摸制茶工艺,登圣女岭,参加茶园开园仪式,座谈以文化人促和谐经验。作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激发了灵感,要浓墨重彩描写大车坪村苍桑巨变、讲好博白故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此次活动旨在“挖掘民俗风物,讲好名村故事;探寻博白文化,谱写文学新章”。

在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这里山环水抱,高山林立,千仞成峰,构筑了天然安全屏障。作家们登上69级古水泥沙石台阶,探寻民族英雄冯子材大车坪旧居,了解他在大车坪接受养父冯锦芯传授武艺的故事。来自云南省普洱的作家周庆明告诉记者:“我是第一次走进广西博白,我深深感受到这里的美丽与和谐。入春茶叶初采的时节,我们一行陕西、广西、甘肃、宁夏和云南五省区的朋友,从南宁机场直奔博白大车坪,入住环山叠翠,轻吟溪水的寨子。秀山丽水间,村民们打开这里飘着历史陈香的古祠,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与全村老幼融汇在这里,一起唱熟悉的广西民歌,动手做着非遗传承工艺的木薯美味,这种美味瞬间把大家都拉回童年,也让欢声笑语唤醒了古祠院落。原来,博白大车坪的美丽和谐,正是我们想要的田园。”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155.png 

3月22日下午,与会作家们在大车坪进行了一场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的文学交流座谈会。博白县宣传部朱海彬副部长致欢迎辞,他介绍说博白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景观丰富而独特,这次采风得到区内外这么多大家倾情支持,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衷心感谢。这个活动是乡贤冯三四首先发起并组团织实施的,县宣传部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大家的到来为博白注入活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触这片土地,希望能触碰出灵感的火花,书写出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与博白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乐章。

座谈会上,采风活动总指挥、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民族文学专委会主任张耀民致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此次采风活动主题正是切合“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旨在“挖掘民俗风物,讲好名村故事;探寻博白文化,谱写文学新章”,相信大家这次采风,必定能激发灵感,创作出贴近生活、讴歌时代的作品。特别赞赏像冯三四和他胞兄这样有文化情怀的文人、企业家,尤其是在大车坪看到他们的亲戚朋友、乡亲们都对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执着,实在难能可贵。

著名诗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唐晴表示:在大车坪感受到和谐友善的氛围。家人、邻居的互助互帮,对客人的热情友善,每个人都像一颗红红的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

著名诗人、《天津诗人》总编辑、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委员常务副主任罗广才谈及他的采风体会:其实所有的行走都源于喧哗,在敬畏中觅寻新生。从青山深处出发,带着冯氏家族智慧密码在城市打拼的以商业养身、以诗歌养心的冯三四等乡贤引领一群同道,来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山环抱的广西博白大车坪村,在这座深藏于六万大山的古村落探寻古村的背书、字迹未干的注脚。

 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钦州市天涯文化研究会方文会长表示:在海拔八百米的圣女岭上,全国各地的文学作家、文化学者聚集,一切都那么自然,文化活动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冯三四是名企业家,以自然人发起此次活动,不得不让我等佩服,但更让我佩服的是博白县的官家能申明大义。一切都刚刚好,最后不得不说的话——回归自然真好!

《金田》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参天说:大车坪古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别是村中优秀乡贤、作家冯三四先生,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积极策划、牵线搭桥,引来了区内外一批批文艺家、作家前来采风创作,用笔墨丹青描绘大车坪的秀美风光,用诗文歌赋讴歌大车坪的人文底蕴,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极大地提升了大车坪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钦州市作家协会谢凤芹主席发言:这次采风活动让她们再次感触博白这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感触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她表示回去一定好好构思博白这篇大文章。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217.png

座谈会上,著名诗人、《天津诗人》读本顾问刘剑,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原副主任刘晋年、《中国作家在线杂志》主编尚书、哈尔滨市委政研室原副主任谢茂元、陕西省商洛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卫民、河南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田万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机要处处调研员吴华、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伍迁、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宗文、防城港市作协副主席徐仁海、南宁市宾阳县作协主席蔡呈书,以及宋献生、李小白、谢蓉、黄惠娟、陈一默、刘洁、冯泳棋、陈奕娟、谭克号、巫碧燕、等南宁和博白本土诗人、作家涌跃发言,并对这次采风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并纷纷表示,博白这片土地,大车坪这个文化历史名村,村民勤劳淳朴,团结和睦,人文历史厚重,值得作家们去书写、去讴歌。

3月22日上午,与会作家参观王力故居,作家们纷纷拍照合影。黑龙江作家尚书说,王力故居的每件物品都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同时,他在《博白采风手记》中写到:轻轻拂过王力书院黛瓦的檐角。推开木门,仿佛推开了一页泛黄的《古代汉语》——墨香氤氲的展柜里,钢笔手稿如工蚁列队,承载着语言学巨擘毕生的跋涉。故居天井的石阶上,阳光斜切出阴阳分明的棱线,恍惚窥见少年王力在桂东南的蝉鸣里,用客家方言与古汉语隔空对谈。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233.png

与会作家还来到王力母校博白县中学。博白县中学具有丰富厚重的历史,被誉为“桂南革命摇篮,白州文化先锋”。学校坚守“任重道远,继往开来”的校训。作家们参观字祖庙,与师生热情交流,还现场举行了赠书仪式。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民族文学专委主任张耀民先生赠送《民族文学》杂志;玉林市文联副主席、玉林市作协主席梁晓阳赠个人著作《文学中年》《出塞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协副主席谢夷珊代赠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朱山坡写博白绿珠女的著作《南国有佳人》;南宁市作协秘书长、《红豆》编辑谢蓉赠送《红豆》杂志;南宁市青秀区作协副主席、吉林大学广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陈志华先生代赠吉林大学宣传部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纪念文集《精神的回响》和《浪花的足迹》;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子材文化研究会会长冯三四赠送个人主编的区内外80多位知名作家走进博白、相遇博白、书写博白的文学作品汇编《相遇博白》和冯三四个人新诗集《左手种瓜 右手种豆》;防城港市作协副主席徐仁海赠由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主编的《相约防城港》和徐仁海个人著作《黑帆》。博白县中学吕洲副校长和校办庞剑锋主任等接受了作家们的现场赠书。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245.png

 在双凤圣女岭,作家们参加圣女茶园开园仪式。观看桂南采茶戏和当地杂技之乡的杂技表演;自由参观优质茶叶(双凤茶)生产机械化建设项目成果;嘉宾与茶农一起种植茶树。在双凤镇中心小学内,作家们还参观了博白四大书院之一的凤鸣书院。

3月23日下午,在博白县和谐协会组织的座谈会上,与会作家发表了此次采风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玉林市文联副主席、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梁晓阳表示:我们行走博白,是受到了博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历史文化名县的博白的鼓舞、招引、号召。关于博白,我要留下我的文学印记,留下我的文学感想,以回报这片土地的馈赠和深情。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蓝海洋谈体会说:踏入大车坪的刹那,似一脚跌入客家文明的肌理。两百余人的村落以铜锣为鼓点、狮舞作笔锋,在春日的宣纸上泼墨成迎客的图腾。擂鼓老者银须震颤如松涛簌簌,稚童擎着竹篾狮头踉跄学步,时光在此凝成琥珀——冯子材故居的青砖浸透百年烟雨,檐角垂落的艾草却青翠欲滴,仿佛历史并非泛黄书页,而是灶上氤氲的落水包香气,是竹篓里草鱼跃起时溅落的星子,鲜活地跃动在客家血脉中。王力故居的院落里,光阴以另一种形态沉淀。线装书与博士袍在雕花窗棂下静默对望,梁柱间似有清华园的晨钟暮鼓与塞纳河畔的法语呢喃交织。指尖抚过窗棂上圆润的木纹,忽觉那并非岁月磨损的痕迹,倒像是被一代代求索者的目光摩挲出的光泽。博白的文脉,原是一卷以山歌装帧、用桂圆蜜蜡钤印的活体《广韵》,在王力书房的灯影里流转,在博白中学和凤鸣书院坍圮的月门中低徊,最终化作采茶戏旦角的一声长腔,刺破时空,生生不息。

甘肃诗人冯立民以诗意抒发体会:行行重行行,从两千多公里外的陇右奔赴广西,参加一场春天的盛会。走进大车坪,仰望“进士、武魁、文魁”匾额,感受冯氏家族的优良家风;拜谒王力故居,领略一代语言学大师龙虫并雕、开宗立派的风采;伫立仙女岭,展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参观和谐促进会,体悟客家人的守正创新、团结向上的精神。每到一处,博白人都以木棉花一样火红、热烈的心,欢迎、款待天南海北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行尽岭南千里地,最忆是博白。

陕西省子长市作家协会主席张亚宁说:不论是在大车坪、博白中学,还是王力故居,双凤镇等,我感到热情好客的博白人、客家人;感受到了博白的城乡教育、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取得巨大成效。我将会用手中的笔书写博白,让更多的人走近博白,了解博白,爱上博白。

诗人庄庄说:大车坪的“木薯籺”,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作家们尝而不忘——它形如白色或翠绿的“大饺子元宝”,一巴掌大小,以木薯粉制成,软糯的外皮包裹着,里面的馅可荤可素,可咸可甜,外皮胶爽滑润,内馅绵口回香,一口咬下去,呀!立马爆汁。作家们甚至说要打包回去,让人忍俊不禁。

云南作家周庆明更感叹道:他们那也盛产木薯,但是并没有制成这样类似这样小吃,其口味非常独特,值得学习、推广。其实博白也像“木薯籺”一样,好味还不被人所知,但愿博白再接再厉,以更独特的感觉吸引更多人的驻步和了解,静等幸福花开。      

宾阳县文联兼职副主席、宾阳县作协常务副主席韦益修说:大车坪,山环水绕,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崇尚读书与礼仪,这方水土,孕育出了清代抗法英雄冯子材,造就了当代优秀民营企业家冯三四;我读大学时,学的是王力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王力先生是一代语言宗师,从博白走向了世界,以坚定的信念,呵护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没有大富大贵,却赢得了后人的顶礼膜拜,获得了生命的永恒;在双凤圣女山观茶园翠绿,闻茶叶飘香,三百年的老树,翘首以盼,伫立等待,那个叫绿珠的美丽女子,在云雾缭绕的茶园轻歌曼舞,伴随着茶的缕缕清香,走进了一代代人的生命,她仿佛从来没有离开博白,从来没有离开过双凤。

 南宁市江南区科协主席、南宁市小小说学会会长苏龙表达采风体会:大车坪锣鼓喧天、舞“马”迎客,圣女岭品茗畅谈、体验采茶,王力故居瞻仰大师、汲取文气灵气……采风匆匆,行程紧凑。百年沧桑巨变,千年春华秋实。我惊叹于这座千年古县的美丽“蝶变”,忍不住喊一句:美哉,博白;壮哉,博白!

    钦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许兆满热情洋溢地说:乡村振兴,大家一起参与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大家参与,有人参与,用心参与。大车坪,一个深藏六万山沟里的小农村,现在吸引了全国各地名家眼球,一批批文人、专家、学者前来采风、学习、调研、宣传、带货,村里的山泉鱼、木薯粑、空心菜、白切鸡名声远扬。村知道的人都称赞: 村里一个叫三四的作家,做了功德无量的事业。  

    博白县和谐促进协会座谈会上,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民族文学专委主任张耀民、博白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翔、博白县和谐促进协会会长庞旺等发,博白县和谐促进会第一常务副会长李昌介绍协会情况。作家们纷纷发言,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博白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冯铭总结讲话,作为世界最大客家人聚居县,博白拥有“中华诗词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杂技之乡”  “中国桂圆之乡” “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 等十余张文化名片。以茶为纽带,此次活动通过文学名家的笔触,将客家擂茶技艺、采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国。冯铭介绍,2024年博白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综合产值达12亿元,带动3.2万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18%。圣女岭茶园作为核心产区,年产优质茶青超500吨,其中古树茶占比40%。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当地已建成标准化茶园12个,培育龙头企业6家,2024年茶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257.png

在圣女岭茶园春茶采摘启动现场,茶农们指尖翻飞采撷新绿,作家们挥毫泼墨记录盛景,构成了一幅“茶香引客至,文脉促振兴”的生动图景。

负责策划、组织发起此次采风活动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协副主席冯三四告诉记者,大车坪,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许多神秘故事隐藏在古村的一砖一瓦之中。村民们勤劳、善良、朴实、智慧;民风淳朴,崇尚耕读。2019年6月,自治区首府作家唐志伟、黄鹏率领60多名作家、诗人、艺术家到访大车坪,他们在古宅、小巷、老门槛、古台阶、墙垣中抚摸、感触与穿行,同老人嘘寒问暖,与村民交流交心,得以发现这个村子隐藏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此后,通过他们的大力宣传,一批又一批文化名人、记者接踵而至,大车坪逐渐为越来越多人了解、熟悉。2020年1月,中国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到访参观大车坪、并植下数棵纪念树后,认为这座古村极具历史意义,值得好好保护,并专门为古井题写 “子材井” 、还为古村题写村名“大车坪”三个字。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自2023年至2024年间,南宁、玉林、钦州三地作家协会联合发起“走进博白大车坪文化赋能”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河南、海南等省区及港台地区的百余位文化名家走进这片“世外桃源”,用笔墨与镜头记录下大车坪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凝成一篇篇精彩而生动的华章。

    冯三四表示,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让更多人走进博白,相遇博白。我们期待更多人通过这些文字,感受博白、感受大车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耕读传家”的精神内核,以及“文以载道”的永恒魅力。正如当年民族英雄冯子材“抬棺出征”的壮烈,与如今大车坪“文化筑梦”的热忱如出一辙。它予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文化不仅是记忆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

    活动期间推出了由冯三四主编的《相遇博白》一书。据悉,该书邀请了区内外文艺家共同撰写。该书的编撰,既是作者对博白的热情和深爱的集中呈现,亦是为未来文化传承赋能搭建对话平台。这部《相遇博白》作品汇编,收录了8 0多位名家、媒体人的通讯、散文、随笔、诗歌、诗词、小说、民间故事及词曲歌谣等体裁的精品力作,从不同维度呈现博白、大车坪的独特魅力;凝聚了各位作家、诗人、学者、老师们的情怀和热血,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章节、每一行、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甚至每一个韵脚,都如跃动的音符,优美而清雅,温暖又振奋;他们激情澎湃的文字,赋予博白人民的,是一份份真挚和感动,必将留存在白州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大地上,又时时刻刻温暖着博白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诗人、活动策划人之一的陈志华告诉记者,我们走进历史文化名村大车坪,感受大车坪六十九级台阶的步步伸延和将军下马仰望故乡的诗情画意;我们走进王力故居,感受语言大师的少年追求和龙虫并雕的著作等身;我们走进博白县中学,感受白州文化先锋和文字创始人仓颉字祖庙的古老沧桑和方圆智慧;我们走进双凤古树茶公司,感受该公司茶业的绿色发展和绿珠女故乡圣女岭山水风情;我们走进博白县和谐促进协会,感受基层社会组织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的新视角,“民之安,和为贵;小调解,大和谐”的“红引客脉,会聚和安”的“客家枫桥”调解品牌,不断推进白州百姓和顺安康的和谐目标。

采风活动期间还举行了首届“博白·大车坪杯”文学奖征文活动开幕仪式。此次活动承办单位为广西壮府文化有限公司、中国作家在线和冯子材文化研究会。征文对象为全国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征文时间从2025年3月23日至2026年6月底。征文体裁不限,可以是散文、新诗、近体诗、小说、报告文学等。征文内容广泛,凡是书写博白或与博白有关联的人物、民俗风情、事件、传说的文学作品均可。参赛者每人可投一种或多种;要求:散文作品、报告文学、非虚构作品每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不超过6000字;诗歌作品,可以是组诗,或单首,每首不超过25行;古体诗,律诗绝句不限。征文奖项设置了特别奖(数名);金奖10名、银奖若干名、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者均获奖品和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作品可推荐给《金田》《南流》《中国作家在线》《壮府文艺》等刊物刊登或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发布。

 微信图片_20250401085308.png 

(通讯员:冯永安  摄影:谭克号  尹庆南  喜善  )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电话:26880982 邮箱:bcqyjzhzx@tj.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法制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