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敦煌,阳光炽热而浓烈,宛如陈升栋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场艺术盛宴即将拉开帷幕。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个人画展将盛大开幕,其中的国画竹子图系列作品,无疑是这场展览中最具韵味与内涵的华章。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与志向。它是君子的象征,代表着正直、坚韧、谦虚与高洁。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笔下的竹子,坚韧不拔,尽显君子气节。而陈升栋先生的竹子图系列,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感,赋予了竹子全新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走进陈升栋先生的竹子图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劲节凌云》。画面中,数竿翠竹高耸入云,竹干挺拔笔直,节节攀升,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自己的坚韧与不屈。陈升栋先生运用中锋勾勒竹干,线条刚劲有力,如钢筋铁骨般支撑着整个画面,展现出竹子“任风雨侵袭,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竹节处,以浓墨着重渲染,凸显其坚实与厚重,每一节都像是竹子成长的印记,记录着岁月的磨砺与沉淀。竹叶则以侧锋皴擦,墨色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有的竹叶如剑般锋利,直插云霄,透露出一种凌厉的气势;有的竹叶则轻柔地低垂,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竹子的灵动与柔美。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叶的光影斑驳陆离,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泼。整幅作品布局简洁而大气,留白之处恰到好处,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仿佛能听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风声和竹叶的沙沙声,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
《竹石相依》则展现了竹子与石头相互映衬的和谐之美。画面中,一块巨大的石头占据了左下角的部分空间,石头以粗犷的笔墨勾勒,线条简洁而有力,皴擦之间尽显其雄浑与厚重。石头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它沉默而坚定地矗立在那里,为竹子提供了坚实的依靠。而竹子则从石头的缝隙中顽强地生长出来,它们的根系紧紧地缠绕在石头上,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不屈不挠地向上生长。竹干与石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竹子的纤细与石头的粗壮,竹子的灵动与石头的沉稳,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感。竹子的枝叶在石头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翠绿欲滴,生机勃勃。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与石头轻声低语,诉说着彼此的故事。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更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坚守、相互依存的精神力量。
除了对竹子形态和神韵的精准把握,陈升栋先生还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在《墨竹图》中,他以纯墨色来描绘竹子,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展现出竹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浓墨处,竹子的轮廓清晰分明,质感强烈;淡墨处,竹叶如烟如雾,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给人以朦胧而神秘的美感。整幅作品墨韵十足,充满了传统国画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而在《翠竹迎春》中,他则大胆地运用了翠绿和嫩黄两种色彩。翠绿的竹叶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嫩黄的竹笋从地下探出脑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两种色彩相互交织,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欢快、活泼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体会到生命的蓬勃力量。
陈升栋先生的竹子图系列作品,不仅是对竹子外在形态的描绘,更是对竹子内在精神的深刻诠释。他通过笔墨,将竹子所代表的君子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和鼓舞。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而竹子所蕴含的正直、坚韧、谦虚、高洁等品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力量。陈升栋先生的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8月8日,让我们相聚敦煌,走进陈升栋先生的个人画展,领略他的国画竹子图系列作品的独特魅力。在那一幅幅墨竹图中,感受竹子的风骨与神韵,品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探寻艺术与心灵的共鸣。相信这场展览,将会给我们带来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和精神洗礼,让我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