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 > 正文

墨香里的守望,蝉鸣中的期许——《一鸣惊人图》里的故乡情

发布时间:     来源: 营销环球网     浏览量:999+

当八月的风掠过胪雷村的稻穗,带着陈升栋先生笔墨的温度,31幅《一鸣惊人图》轻轻落在了获奖学子的掌心。那宣纸上的蝉,翅膀还沾着墨的湿润,像刚从故乡的夏夜里振翅飞来,带着一位游子对故土最绵密的牵挂。

 5d2e351414c21928afd88f85abb3b103_1755570421347250.jpg

陈升栋先生的笔,从来都蘸着深情。他是从胪峰山下走出去的艺术家,闽地的晨雾、祠堂的香火、老槐树下的蝉鸣,都藏在他的墨里。如今,他以“奕墨”为笔名,以“麒尧轩”为斋号,在画坛耕耘数十载,成了国家一级美术师,成了央视《艺术名家》的座上宾,可提起故乡的学子,眼里的光还是像当年在村口看孩子们追逐打闹时一样暖。

 68b86715891b76aaf2b2f41edeb3fcd8_1755570433462299.jpg

他画《一鸣惊人图》,不是简单的落笔。蝉的每一根触须,都牵着他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那些在油灯下苦读的夜晚,那些为了一个梦想咬牙坚持的日子,都化作了画中蝉翼上的纹路,清晰而坚韧。他知道,泥土里的蛰伏有多难,所以特意将这份“破土而出”的力量,送给同样在求知路上跋涉的孩子们。9660万港元的收藏价值,在他心里,远不及画中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孩子,慢慢来,你吃过的苦,都会变成翅膀。”

 

先生的画里,总藏着对故乡的回望。他走遍大江南北,把敦煌的飞天、河州的牡丹都画进了画卷,却始终记得,最该用心描绘的,是故乡少年眼里的光。他在临夏建艺术馆,在敦煌传文化,可每次回到福州,总要去看看胪雷村的学堂,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这次赠画,不过是把这份牵挂,用最擅长的方式,递到了孩子们面前。

 

接过画的少年们,或许暂时读不懂墨色里的深意。但总有一天,当他们在人生路上遇到风雨,会想起画中那只蝉——它曾在黑暗里默默积蓄力量,终在某个清晨,唱出了属于自己的盛夏。而那时,他们会懂,这份来自陈升栋先生的礼物,是一份跨越岁月的约定:无论飞多高,别忘了故乡的土壤;无论走多远,总有人在老槐树下,等你带着星光回来。

 

墨会干,画会旧,但那份藏在蝉鸣里的期许,会像胪峰的风一样,年复一年,吹暖每一个追梦的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电话:26880982 邮箱:bcqyjzhzx@tj.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法制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