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津南区工商联牵线搭桥,双桥河镇商会主办,联动农业、建筑工程、广告、青年商会及各乡镇商会代表,走进双桥河镇沽水・孙庄特色民宿,围绕“融合发展”主题开展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代表们漫步在充满诗意的村落,穿梭于传统农房与创新业态交织的建筑间,共同探寻农文商旅协同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政企协同新活力。
一、沉浸式体验:解码民宿的“融合基因”
调研从民宿集群实地探访开启,商会代表们近距离感受项目创新魅力。在“一套一品”的特色民宿院落里,裸露钢结构与原始土坯墙形成强烈视觉碰撞。设计师的巧妙构思,让普通农房华丽变身,既保留乡村韵味,又融入现代美学,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精品客房。尚在装修的“赤堡56”洞穴民宿,凭借独特造型已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打卡,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从热闹的轰趴馆到静谧的咖啡吧,从充满乐趣的沽畔乐耕农场到激发创意的乡村手作实验室,代表团全方位体验了项目“吃、住、娱、游、购、行”全链条服务雏形,深刻领略到“乡村场景+多元业态”的融合魅力。
“在土坯房里享受咖啡,把老厂房改造成艺术馆,这种‘传统肌理 + 现代业态’的创新组合,正是乡村文旅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建筑工程商会代表参观工厂式酒吧时感慨道。这一理念与尔王庄镇农产品品鉴节“跨领域协同”思路不谋而合,为后续合作埋下种子。
二、深度座谈:锚定合作的“发力点”
实地探访后,一场聚焦“融合发展”的座谈会召开。双桥河镇招商办、乡村振兴办于示三主任详细解读沽水・孙庄发展模式:项目依托“沿海河、临高校、通地铁、接会展”的独特区位优势,创新采用“区镇统筹、村主导、国企助力、百姓受益”的运作机制,盘活闲置民房,实现集体资产增值,让村民切实受益——村民年均房租收入达7200元至17000元,村集体还能通过运营获得分红。这一模式践行“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理念,成为乡村振兴的“孙庄样本”。
座谈会上,各商会代表结合行业优势,为项目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农业园区商会:提议借鉴小站稻产业链经验,推动民宿食材“产地直供”,将本地优质杂粮、有机蔬菜开发成特色伴手礼,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建议在宠物经济产业领域开展合作,丰富项目业态。
建筑工程商会邢轶武会长:高度评价沽水・孙庄项目,表示商会已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企业,具备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可为项目二期提供“基础设施升级+景观规划”支持,参照孙庄子村水系贯通、慢行环路建设经验,完善民宿周边配套。建议从一款伴手茶礼作为文创产品,把咱们这个项目推广出去。
广告商会:从品牌推广与客群拓展出发,建议将民宿纳入京津冀旅游线路,结合“津彩南望”系列活动,引入非遗展演、机器人研学等特色项目,精准对接会展客商、高校师生等目标客群,提升项目知名度。
“我们希望把沽水・孙庄打造成‘京津冀乡村度假目的地’,亟需商会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驻村第一书记赵晖表示,孙庄特色民宿项目与商会会员企业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三、共绘蓝图:激活振兴的“新动能”
此次走访增进了商会与项目方的了解,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短期目标:国家农业园区商会牵头组织会员企业与民宿签订食材供应协议,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建筑工程商会启动民宿周边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接待能力。
中期规划:广告商会联合旅行社推出“民宿+农场+研学”特色旅游套餐,对接海教园、国家会展中心,开发商务接待、团建拓展等定制服务,拓宽盈利渠道。
长期愿景:探索建立“商会+国企+村集体”三方联动机制,推广沽水・孙庄民宿运营经验,让成功模式在更多乡村振兴项目中落地。
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小伟、驻村第一书记(市政府研究室综合处)赵晖、双桥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尹红阳、孙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宗兴及相关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为政企沟通合作搭建坚实桥梁。
双桥河镇商会会长、天津庆龙民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文化主持了此次活动。
津南区工商联副主席郑忆总结道:“此次‘商会进民宿’活动旨在搭建‘企业需求+乡村资源’精准对接平台。”正如沽水・孙庄从废弃之地蜕变为乡村发展热土,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村集体携手,坚持政企联动、跨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从“样板示范”迈向“常态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
津南区建筑工程商会邢轶武会长带队,执行会长单位代表付新、执行秘书长王利刚、副会长郭菲丽、秘书处陈思静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财经频道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