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敦煌的风拂过千年壁画,当鸣沙山的月照亮丝路古道,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个人画展将在这座文明圣地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千幅国画佳作,向世人展现一位艺术家笔下的山河气魄、草木情致与人文温度,更让我们透过笔墨,读懂陈升栋先生对国画艺术的赤诚与深耕。
陈升栋的画笔,是丈量天地的标尺,更是对话自然的语言。他的山水之作,从不是简单的景致复刻,而是将对山河的敬畏与感悟熔铸于笔墨之间。观其《雄关万里》,笔锋如剑劈斧凿,墨色沉厚处似见悬崖断壁,淡晕处又若云雾蒸腾,咫尺画卷里竟藏着“会当凌绝顶”的雄浑气魄;赏其《溪山渔隐》,则墨色温润如玉,线条婉转似流水,渔舟泊于浅滩,茅舍隐于林间,于静谧中透出“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人在笔墨间读懂“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古法的苍劲风骨,又有当代的鲜活气息,堪称“以笔为骨,以墨为魂”的典范。
他的花鸟之作,更是“于细微处见乾坤”。不追形骸之似,独求神韵之真——一枝寒梅,墨色浓淡相济,枝干虬劲如铁,花瓣却透着冰清玉洁,寥寥数笔便写尽“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一双翠鸟,栖于荷塘残叶,笔锋轻转间,鸟首微侧的灵动、翅羽带风的轻盈跃然纸上,墨点晕染的水珠似欲滴落,于方寸间藏着“万物有灵”的生机。陈升栋的花鸟,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每一笔都带着对生命的细腻体察,让观者在墨香中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与自然的馈赠。
而他的人物之作,尤见“笔墨载道,画以载情”的功力。无论是临摹敦煌壁画中衣袂飘飘的飞天,还是刻画市井里笑容淳朴的老者,线条或流畅如行云,或顿挫如磐石,总能精准捕捉人物的精神内核:飞天的眼神藏着对人间的眷恋,笔墨间似有仙乐流淌;老者的皱纹刻着岁月的故事,笑容里透着生活的豁达。他的人物画,不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对人性的洞察与对时代的注解,让观者在画前驻足时,能触摸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数十载笔耕不辍,陈升栋先生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以创新之志拥抱时代。他的笔墨里,有对唐宋风骨的传承,有对生活万象的感悟,更有对文化担当的坚守。此次千幅佳作亮相敦煌,既是他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国画艺术生命力的生动见证——当他的笔墨与敦煌的千年文明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个人风采,更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磅礴气象。
8月8日,让我们走进敦煌,在陈升栋先生的千幅画作中,感受那支能铸山河魂、可蕴天地心的画笔,如何以墨色为媒,连接传统与当下,让国画艺术的魅力在千年圣地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