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秋的风拂过榕城街巷,当慈善的暖意在心头悄然流淌,陈升栋艺术馆第二届胪雷助学行动,便如一场温柔的约定,为31颗逐梦的赤子心,送去了最珍贵的馈赠。这不是简单的仪式,是乡贤对后辈的深情守望,是文化对青春的郑重嘱托,是善意对梦想的坚定托举——奖学金里盛着沉甸甸的期许,书画卷轴中凝着浓得化不开的关怀,让这个秋天,因这份温暖而格外动人。
晨光里的会场,早已被用心铺满了温情。席位牌静静立着,似在等候每一位为爱而来的身影;“爱心单位”牌匾泛着微光,映照着公益路上的赤诚;奖学金红包与装裱雅致的国画,整齐陈列在桌前,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愿你前程坦荡”的真心。志愿者的指引温柔又坚定,将福州市红十字会、仓山区关工委、城门镇的嘉宾,还有怀揣期待的学子们,一一迎进这场爱心之约;技术人员细细调试着设备,生怕一丝疏漏,扰了这份庄重与美好。
当国歌奏响,全场肃立的瞬间,时光仿佛慢了下来。那旋律里,有对教育的敬畏,有对慈善的敬重,更有对学子未来的无限憧憬。主持人的声音缓缓响起,不只是介绍活动的初心,更是在讲述一段关于坚守的故事——陈升栋先生多年来奔走在助学路上,见过学子们为学费蹙眉的模样,懂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于是便把这份牵挂,酿成了日复一日的坚持。媒体的镜头轻轻捕捉着每一个瞬间,想把这份来自胪雷的暖,好好传递给更多人。致辞环节的每一句话,都像一缕暖阳,照进人心。胪雷村党委书记望着台下的学子,语气里满是骄傲:“咱们胪雷的孩子有志气,这场助学,就是想帮你们卸下包袱,安心去闯属于自己的天地。”受助学子代表握着话筒,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她说这份帮助不是压力,是往后读书路上最坚实的底气,未来定要用知识回报这份深情。福州市福延公益的创始人诉说着“为困境学子点亮希望”的初心,而陈升栋馆长看着学子们,眼神格外柔和:“我也是从胪雷走出来的,知道读书不易,能为你们做些事,看着你们向远方奔跑,我打心底里欢喜。”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在场之人都读懂了那份“盼后辈更好”的拳拳之心。城门镇与仓山区关工委的代表也纷纷承诺,会与这份善意同行,让助学的暖意在这片土地长久流淌。
最动人的时刻,是那份份荣誉与资助递出的瞬间。陈升栋先生接过“爱心单位”牌匾时,微微弯腰的动作里,藏着对公益的谦卑;“桑梓情深奉献奖”“家族奉献奖”的获得者接过证书与画作时,眼里的泪光,是对教育传承的珍视——尤其是那幅《一鸣惊人》,纸墨间不只是艺术的价值,更是“愿你振翅高飞”的美好祝愿。
当31名学子分批走上台,整个会场都被青春的朝气与感恩的情绪填满。本科新生捧着“升栋新秀奖”的奖学金与国画,指尖轻轻触碰画纸,像是在接住一份滚烫的期望;研究生们接过荣誉时,笑容里藏着对未来的笃定;“栋力攀升奖”与“985/211日升成栋奖”的学子抱着更珍贵的画作,眼里闪着光——那是梦想被照亮的模样。有学子悄悄说:“没想到不仅有奖学金,还有这么有意义的画,我会好好珍藏,更会带着这份爱,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掌声一次次响起,没有刻意的煽动,却满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仪式落幕前,陈升栋先生与媒体分享着对未来的期许:“助学不是一时的事,只要我还能做,就不会停下脚步。往后想多关注乡村学校,让更小的孩子也能在好环境里读书。”简单的话语,却透着一份长久的坚守。当所有人站在一起合影,阳光落在他们身上,落在学子手中的证书与画作上,那一幕,成了这个金秋最温暖的印记。
这场助学行动,早已超越了“物质帮扶”的意义。它是陈升栋先生对家乡的深情回望,是胪雷乡贤对教育的执着守护,是文化与慈善交织的诗篇。那些带着墨香的画作,那些裹着温度的奖学金,会化作学子们逐梦路上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而这份善意,也会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待他们长成栋梁之日,再传递给更多人,让胪雷的爱,永远温暖着每一条求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