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环球网讯 陈升栋艺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艺术之路,恰恰印证了“真正好的工作,都会让你感到痛苦”——这份与国画相伴的事业,藏着无数研磨技艺的煎熬、突破瓶颈的挣扎,可正是这些“痛苦”,最终成就了他笔下的山河盛景,也让他在艺术领域不断扎根生长。
为还原敦煌色彩的灵性,他曾经历过“痛苦”的求索。为找到与古壁画相近的矿物颜料质感,他反复试验研磨比例,手指被矿石粉末磨得粗糙,双眼因长时间分辨色差而酸涩;为调配出满意的石青色,他曾在画室里熬了数个通宵,一次次倒掉不理想的颜料,又一次次重新开始。那种“求而不得”的焦虑,那种“反复试错”的疲惫,是旁人看不见的“痛苦”,可他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知道,这份“痛苦”的背后,是离敦煌色彩真谛更近一步的可能。
在创作大幅国画作品时,“痛苦”更是如影随形。为把控整体构图的平衡,他需站在画案前数小时,腰颈酸痛难忍;为让笔下的山水更具层次感,他常因一笔墨色的浓淡不当而整幅修改,甚至推翻重来。有次为筹备重要展览,他曾因对作品细节不满意,在画案前纠结数日,茶饭不思。这份对“完美”的苛求带来的“痛苦”,没有将他压垮,反而让他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一次次调整中,让作品的气韵愈发浑厚。
即便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创办艺术馆后,“痛苦”仍未远离。面对艺术传承的责任,他需不断学习现代展览理念,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平衡,这份“突破舒适区”的挑战让他时常感到压力;面对年轻艺术家的请教,他需梳理半生技法经验,将抽象的笔墨感悟转化为具体的指导,这份“传道授业”的责任也曾让他彻夜思考。
可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痛苦”,塑造了陈升栋的艺术高度。研磨颜料的“痛苦”,让他掌握了敦煌色彩的精髓;修改作品的“痛苦”,让他的笔墨愈发精湛;承担责任的“痛苦”,让他的艺术人生更具厚度。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真正好的工作,从不是轻松的享受,而是带着“痛苦”的攀登——那些熬过去的煎熬,那些扛下来的挣扎,最终都会化作成长的养分,让你在热爱的领域里,站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