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环球网讯 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艺术馆馆长陈升栋以其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全新创作国画《群驴图》。他挣脱传统动物画的刻板范式,将群驴的憨态与苍劲、灵动与厚重熔于一纸,既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更以磅礴笔意传递出生命的蓬勃张力,为当代传统国画创作注入鲜活气息。
细品这幅《群驴图》,最先被画面中群驴的生动形态所震撼。画中“墨驴纷沓至”的景象绝非简单的数量堆叠,而是陈升栋对每一头驴子的个性刻画都倾注心血:有的驴昂首甩尾,耳尖微竖似在聆听风语,鬃毛以枯笔扫就,根根分明间透着不羁;有的驴低头啃食,身躯微躬,脊背线条圆润柔和,墨色浓淡相间勾勒出毛发的蓬松质感,尽显憨态可掬;还有的驴侧身伫立,蹄子稳稳踏在地面,眼神沉静却藏着力量,仿佛下一秒便要抬蹄向前。这些驴子或动或静、或立或行,彼此呼应却互不重叠,在有限的尺幅间构建出“群而不杂、乱中有序”的生动场景,让人仿佛能看见一群鲜活的生灵正从画中走来。
而陈升栋对笔墨的驾驭,更将这幅画的意境推向高潮,完美诠释了“笔意走苍烟”的苍茫气韵。他以浓墨重彩勾勒驴身轮廓,线条遒劲如铁,寥寥数笔便定下驴子的雄健基调;又以淡墨晕染背景,或为朦胧的远山,或为稀疏的草木,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晕开,似薄雾漫过荒原,又似炊烟萦绕旷野,为群驴营造出开阔辽远的空间感。尤其令人称绝的是他对“苍烟”意象的营造——没有刻意绘制烟雾,却通过驴身墨色的浓淡对比、背景的虚化处理,让整幅画仿佛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霭之中,既有山野的粗犷之气,又不失水墨的雅致之美,笔墨间尽显功力。
更妙的是,陈升栋让静态的画作充满了动态的张力,恰如“蹄影惊尘梦,风嘶入画笺”所描绘的鲜活。细看画中驴蹄,有的抬起欲落,蹄尖沾着些许“尘土”(以淡墨点染而成),似刚从远方跋涉而来,蹄影交错间仿佛能听见踏在地面的沉稳声响,惊醒了沉寂的荒原;有的驴张口似在嘶鸣,虽无声音传出,却能从其脖颈绷紧的线条、微张的口鼻中,感受到那声穿透画纸的长嘶——这嘶鸣似能掀动风声,让画中的草木、背景的苍烟都随之晃动,将“风嘶入画笺”的意境具象化,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群驴奔腾的旷野之中。
在传统文化里,驴常与“坚韧、朴实、自在”相连,陈升栋深谙此道,却又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他笔下的群驴,没有丝毫娇柔造作,既有着山野生灵的自在洒脱,又透着脚踏实地的坚韧品格——它们不似骏马那般张扬,却以沉稳的姿态踏遍山河;不似灵鹿那般灵动,却以执着的脚步奔赴远方。这份“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特质,正是陈升栋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他借《群驴图》传递给观者的精神力量:平凡的生命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坚守与执着终能踏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构图来看,《群驴图》更是巧夺天工。陈升栋打破“对称式”构图的束缚,将群驴以“错落有致”的方式排布:前方的驴子刻画精细,墨色浓重,成为视觉焦点;后方的驴子则以淡墨勾勒,逐渐融入背景的苍烟之中,形成“近实远虚”的层次感。同时,他在画面留白处巧妙点缀几株枯草、几块顽石,既平衡了画面的疏密关系,又让群驴的形象更加突出,尽显“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传统画理精髓。
可以说,陈升栋的《群驴图》是一幅“形神兼备、意韵无穷”的国画佳作。他以笔墨为媒,既绘出了群驴的“形”,更捕捉了驴子的“神”;既营造了“苍烟漫野”的意境,更传递了“坚韧自在”的精神。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当代国画创作的思考——让传统意象与现代审美相撞,让自然生灵与人文精神相融,最终成就了这幅值得反复品味的艺术精品,也为当代传统动物画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