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上午,一场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深意的捐赠仪式将在福建泉州惠安县小岞美术馆盛大启幕。陈升栋艺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先生将其精心创作的50幅惠安女题材国画作品正式捐赠予馆,这批佳作将长期陈列展出,以笔墨为桥,深度刻画惠安女精神内核,助力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生机。
一、五十幅佳作:定格惠女风华,镌刻精神图腾
此次捐赠的50幅作品,是陈升栋先生深耕闽南地域文化、历时数载打磨的艺术结晶。作为扎根画坛四十余载的资深艺术家,他以传统国画技法为骨,以现代艺术审美为魂,将惠安女“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独特服饰风貌与“勤劳坚韧、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尽数凝于宣纸之上。
在《渔港晨韵》中,头戴黄斗笠、身披花头巾的惠安女俯身整理渔获,晨光在斗笠边缘晕染出柔和金边,粗糙手掌紧握渔网的细节,暗藏着“海的女儿”与风浪搏击的倔强;《古厝传艺》则以三代惠女共话服饰针艺的温情画面,传递文化传承的脉脉温情;《垦海筑梦》里,惠女们肩扛农具跋涉于滩涂的背影,更是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惠女精神具象为震撼人心的艺术符号。
陈升栋的创作不止于“形似”,更追求“神传”。他笔下的惠安女,是渔家女,是创业者,是文化守护者——她们的一颦一笑、一耕一织,都成为闽南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中“坚韧之美、奉献之美”的生动注脚。
二、以画为礼:艺术捐赠赋能文化传承,架起古今对话桥梁
“惠安女文化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多元性的精彩切片。将这些作品留在惠安、展于美术馆,就是希望让更多人透过笔墨,读懂惠女精神的深层力量,让这份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谈及捐赠初衷,陈升栋先生的话语质朴而恳切。
深耕艺术领域多年,他始终践行“艺术源于生活、反哺文化”的创作理念。其作品既延续唐宋绘画的恢宏气韵,又融入元明清文人画的意境追求,此次聚焦惠安女题材,正是他以艺术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实践。
对于惠安县小岞美术馆而言,这批作品的入驻意义非凡。作为馆藏文物、以“惠东妇女服饰”为核心展陈的文化地标,新的美术馆将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此次50幅国画的加入,将与馆内惠安女服饰实物、渔耕工具等展品形成“实物+艺术”的立体展示矩阵,让观众从“视觉审美”到“精神共鸣”全方位感知惠女文化的魅力。
三、文韵相承:艺术与地域共生,绘就文化传承新图景
此次捐赠是陈升栋与惠安文化的一次深度共鸣。这片浸润着海洋气息与工匠精神的土地,早已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富矿——此前,他的敦煌主题系列作品因精准捕捉文化精髓广受赞誉,单幅估值超百万;而惠安女的独特文化符号,更让他找到了“传统与现代对话、艺术与地域共生”的创作锚点。
此次捐赠是“艺术赋能文化传承”的典型样本。惠安作为“世界石雕之都”,其文化内核融中原底蕴、闽越风情、海洋特质于一体,陈升栋的画作以艺术视角激活了这些文化记忆,既让惠女文化借笔墨走向更广阔的受众,也为传统国画注入了鲜活的地域基因。
“艺术的价值,在于唤醒人们对文化根脉的认同。”陈升栋表示,未来他将联合惠安小岞美术馆开展“惠女文化进校园”“国画创作工作坊”等公益活动,让画作中的精神力量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笔墨千秋传文脉,惠女风华映古今。2025年9月29日上午的捐赠仪式,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文化情怀的践行,更是艺术与地域文化共荣共生的美好见证。相信在这些丹青妙笔的滋养下,“勤劳坚韧、敢拼会赢”的惠女精神将代代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也将在艺术的浸润中愈发深固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