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在小岞美术馆,共同见证50幅惠安女题材国画作品正式长期展出,我的内心满是激动与荣幸。首先,要向为这次活动操劳的所有工作人员说声辛苦,也向每一位关心文化传承、支持公益事业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与绘画的缘分,一结就是几十年。早年拜师鲁西南画派创始人吴东魁先生,后来又跟着邱瑞坤、罗天伟、吕国平三位老师研习,从一笔一划临摹传统,到慢慢在笔墨里融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国画于我,早已不只是爱好,更是传递情感、传承文化的载体。这些年,我顶着“国家一级美术师”的头衔,担任中国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还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始终没忘一件事——要让传统国画“活”起来,既要画得好,更要让它能连接大众、传递价值。
而“以艺术助公益、以文化促传承”,就是我一直坚持的方向。作为企业家,我执掌着几家企业,商业上的积累,让我有底气去做更多想做的事:这些年往甘肃、福建的学校捐图书、建智慧校园,给灾区送物资,资助困难学子到大学毕业;2024年临夏市陈升栋艺术馆开馆,也是想搭个平台,让艺术能更直接地服务公益、助力文化传播。
这次带来的50幅惠安女题材作品,就是我对“艺术+文化+公益”的又一次实践。我多次来惠安采风,每次看到惠安女头戴斗笠、身着彩衣,在海边织网、在田间劳作的身影,都忍不住想把这份鲜活画下来——画里有她们赶海时的利落,有节庆时服饰的明艳,也有月下缝补的温柔,每一笔都藏着我对惠安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惠安女勤劳坚韧精神的敬佩。这些作品不只是纸上的画,更是我想献给惠安文化的一份心意。
今天把它们交给小岞美术馆长期展出,有两个小心愿:一是希望这些画能成为一扇“文化窗”,让本地乡亲在笔墨里看见自己的文化根脉,让外来游客透过画作读懂惠安的故事;二是想以这点行动,带动更多人关注地方文化传承,让像惠安女文化这样珍贵的民间文化,能一代代传下去,也让“艺术助公益”的理念,能影响更多人。
最后,再次感谢小岞美术馆给这些作品一个温暖的“家”,也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未来,我还会继续握着画笔,走更多地方,画更多有温度的作品,在艺术与公益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也期待大家常来美术馆看看这些画,一起为惠安文化的传承加把劲!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