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铸童心,万贯藏牧歌——陈升栋五幅《牧童图》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10-02    浏览量:999+

营销环球网讯  当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五幅最新《牧童图》展现在世人眼前,艺术界再度为之震撼:这组承载着田园诗意与纯真哲思的国画佳作,每幅估值均超百万人民币,不仅是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直接印证,更藏着传统笔墨与人文情怀交融的深邃密码。在“牧童”这一千年经典题材的演绎中,陈升栋以四十余年艺术积淀,赋予了笔墨全新的生命力与感染色含韵:于浓淡间铺展田园长卷

1758261176276216.png观其画作,最先沉醉的是墨色交织的意境营造。陈升栋深谙传统水墨“墨分五色”的精髓,却在每幅《牧童图》中赋予独有的底色叙事。有作以“晚晴”为基,青灰墨色晕染天空,几缕霞光以淡赭轻敷,为垂柳、浅滩镀上暖柔光晕,柳丝以细劲线条勾勒,或垂吻水面、或随风轻摆,笔触细如发丝却不失苍润,仿佛能闻见柳叶拂过空气的清新。另一幅则以晨雾为境,淡墨铺就的薄雾中,水牛身躯以浓淡墨色分层塑造,牛背墨色沉厚显毛发质感,牛腹淡墨通透见水浸之态,水面以留白与淡墨相济,竟让观者能辨出水波轻漾的纹路。

 微信图片_20251002091048_17_348.jpg

五幅作品虽同绘牧童,却在墨色层次中藏尽四时之变:春有新柳初萌的嫩墨,夏有浓荫蔽日的重墨,秋有晚稻飘香的暖墨,冬有寒溪映日的清墨,而不变的是那份“柳线垂丝钓晚晴,牛眠浅水各忘情”的闲适基调,于笔墨流转间,将田园生活的宁静质感拉满。

 微信图片_20251002091037_13_348.jpg

二、形神兼备:于方寸间定格童真本真

 

若说墨色是画作的骨架,那么传神的造型便是作品的灵魂。陈升栋笔下的牧童,从未落入“低头食草”的刻板范式,每一幅都藏着鲜活的神态细节。有幅中牧童斜坐牛背,身躯微仰,头颅轻抬望向风梢,手中短笛横握,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眼中澄澈如秋水,将“牧童不恋溪头草,仰看风梢弄笛声”的灵动诠释得淋漓尽致;另一幅里,孩童赤足立于浅滩,手中牵着牛绳,目光追随着掠过水面的蜻蜓,指尖微微翘起,连衣褶的线条都带着孩童的轻快。

 

水牛的塑造更见功力:或卧于浅水闭目养神,四肢舒展尽显慵懒;或抬首饮水,牛角弧度刚劲却不失温润;或缓步前行,蹄尖沾着的水珠似要滴落纸面。这些生灵与牧童相伴相依,没有丝毫刻意雕琢,恰如自然中本真的模样,完美践行了传统国画“以形写神”的至高追求。

 微信图片_20251002091040_14_348.jpg

三、留白藏意:于虚实间承载人文哲思

 

真正的艺术佳作,从来懂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智慧,陈升栋的《牧童图》便在虚实相生中藏尽深意。画面中,他极少铺陈繁复背景,却以精妙留白勾勒无限想象:柳丝尽头的空白,是晚风掠过的痕迹;牧童目光所及的虚空,是笛声飘向的远方;水面延伸的淡墨,是溪流蜿蜒的去向。这种留白不是空无,而是与实景呼应的“隐形叙事”,让久居城市的观者,能在笔墨与空白的间隙中,寻得一份久违的心灵宁静。

 

这份意境的营造,正是陈升栋艺术造诣的绝佳佐证。他既扎根传统,承袭了文人画“托物言志”的精髓,将对田园情怀的眷恋、对纯真童心的赞颂藏于笔墨;又融入现代审美,以线条的疏密、墨色的层次强化画面张力,让传统题材焕发时代活力,这恰是其作品兼具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核心原因。

 微信图片_20251002091042_15_348.jpg

四、千金之值:于匠心间见证艺术重量

 

五幅《牧童图》每幅估值超百万,绝非偶然。这份价值,源于艺术家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从福州到敦煌,陈升栋扎根大漠十载,以5000余平方米艺术馆、千余幅臻品画作铸就艺术丰碑,其作品早已凭借深厚功底与独特风格站稳高端收藏市场,此前敦煌画展中单幅作品便已价值破百万。

 微信图片_20251002091045_16_348.jpg

更珍贵的是作品背后的人文重量:在快节奏的当下,陈升栋以笔墨为舟,载着千年田园诗意与纯真初心穿越时空,让观者在牛蹄踏水、笛声悠扬中重拾内心本真。这种兼具传统底蕴、艺术创新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早已超越了“画作”的范畴,成为可赏、可品、可藏的文化瑰宝。

 

当我们凝视这五幅《牧童图》,看见的不仅是笔墨勾勒的田园景致,更是一位艺术家对传统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心灵的叩问。百万估值背后,是匠心的重量,是文化的厚度,更是那份能穿越岁月的、最本真的艺术感染力。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