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风采】盟员刘爱东荣获“全省自强模范”称号

来源:江苏民盟    作者:江苏民盟        发布时间:2025-11-26    浏览量:999+

11月24日,第七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模范表彰大会召开。在第七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模范评选表彰中,80名同志荣获“全省自强模范”称号,27个集体、23名同志荣获“全省助残模范”称号。连云港民盟盟员刘爱东荣获“全省自强模范”称号。

刘爱东,男,汉族,1983年11月出生,连云港市开发区朝阳街道韩李村人,听力四级残疾,现任江苏省聋人协会秘书长,连云港市聋人协会主席,2021年12月加入民盟。多年来,刘爱东坚定为更多残友服务的美好愿望,克服身体的缺憾,在助残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他先后荣获“中国助人为乐好人”、“全省助残先进个人”、“中国民主同盟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微信图片_2025-11-26_155542_598.jpg

身残志坚,点燃公益星火

他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的道路上,克服残疾带来的困难,勇于迎接各种挑战。正是这份感同身受,促使他毅然走上公益之路。2000年,怀着朴素而坚定的热忱,他积极投身家乡连云港的志愿者活动,从整理助残物资、陪伴残疾儿童等基础工作做起,逐步积累经验,深化对公益服务的理解。2009年12月,在多方支持与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牵头成立“连云港市红旗义工爱心之家”。通过不懈努力,他将团队从最初的十余人,逐渐发展到400多人的一支稳定、可靠的志愿者队伍,为后续持续开展助残公益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助残扶困,传递温暖力量

他始终将残疾人及各类困境群体的需求放在心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5000小时,帮扶对象达1500人次,用真挚关怀和切实行动传递人间大爱。在助学方面,积极发起“助学圆梦”行动,广泛对接爱心企业,累计为136名残疾学生和贫困孩子提供学费、文具等物质支持及心理陪伴;在助残领域,不仅注重物质帮扶,更强调“授人以渔”,他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为700多名困难残疾人送去生活物资,协助联系康复机构安排免费训练,积极对接企业拓展就业渠道;他还长期关爱40多位九旬抗战老兵,送去慰问品、记录英雄事迹;他还倾情陪伴600多名留守儿童,通过“周末课堂”、“亲情连线”等活动弥补情感缺失,护航健康成长。


大爱面前,展现奉献精神

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危机面前,他始终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在地震救援中,面对余震频发的环境,他毫不退缩,与队友一起为受伤群众包扎伤口、分发食水,连续奋战数日依然坚守岗位;在洪灾救援中,他号召爱心人士和企业捐助100多万元的照明灯、食品和医疗用品等物资援助河南新乡等地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更是坚定的“逆行者”,疫情初期,他迅速发起倡议,汇聚100多位爱心人士和16家企业力量,筹集价值10万余元的防疫物资,送到全市100多个基层防控点。他主动加入街道防控队伍,参与核酸检测、卡口执勤、物资转运,同时开展听力障碍家庭专项关怀,送去价值3000元物资,并统筹30多名志愿者募集4万余元防疫物资,为守护家园安全持续贡献力量。


凝心聚力,公益助残有为

2019年,他推动“连云港市聋人协会”登记注册,形成法人法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协会和残疾人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聋人协会推动聋人事业相关工作更加可持续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并打造公益品牌。5年来,他组织开展聋人手艺技能培训、线上编织班、手语培训班等项目,帮助100余名残疾人掌握技能、实现自我价值。2021年,他发起“助聋门诊”手语志愿服务项目,切实帮助解决了1500余名聋人就医沟通难题;2022年,他创立“普法助聋”手语法治项目,举办活动30场,向聋人普及反诈知识“遇事找法、依法维权”,2000余听障群体受益,提升了聋人法律意识和反诈能力,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3年来共调解涉聋法律纠纷20余起;2025年他打造“无声巧手小铺”助残项目,在市图书馆设有公益摊位和手工互动区,300人次亲子家庭选购互动,带动8位聋人创收万元以上。这些项目不仅有效改善了受助群体的生活质量,更在社会上推动形成“人人可公益、处处有温暖”的助残良好氛围。



供稿 |  民盟连云港市委会

编辑 | 凡海军



责任编辑:江苏民盟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59269581 邮箱:yxhqw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