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润黔山 诗汇津沽 韵起虞山——常熟、天津、安顺三地诗人画家安顺文庙雅集侧记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秋玲        发布时间:2025-07-31    浏览量:999+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318.png

甲辰之夏,黔中腹地。2025年7月29日,六百载沧桑浸润的安顺文庙,朱甍碧瓦间,悄然流淌起一场跨越山河的艺术清流。  

应著名画家、安顺画院院长吴传双先生之邀,江苏常熟“虞山当代美术馆”馆长、诗人张维先生,携江南文脉的温润气息,与“天津诗人读诗会”罗广才、景峰、庞卫星、姚雪芳、刘萍、余子一、余数等津门诗友联袂而至。诗人、画家胡迩以及诗人三泉、书法家郑立、汪兴(水彩画大家)、陈实(诗评人)、张榜玲(水彩画翘楚)、武贵琼(丹青妙手兼文社主事),企业家王兆江等安顺俊彦全程相伴,共酿一坛诗书画乐交融的雅集醇醪。

安顺之名,山川祝福,岁月加持。此番抵达,是地理坐标的相遇,更是文化根脉的寻亲与共振。

古城写意:水墨为桥 心印丹青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432.png

古殿苔痕深,红幅映画心。墨池微澜处,吴传双先生凝神提笔,锋毫游走,若苍虬探渊,劲枝破纸;倏忽点染,似惊鸿照影,花影婆娑。一幅为张维先生特绘的水墨风姿,于宣素之上氤氲而生。墨分五色,枯润相生,画境与诗魂在无声处悄然契合。画案旁,玄衣画家与素衫诗人比肩而立,古建的红、墨色的玄、衣冠的素,交织成一幅沉静而饱满的人文剪影。艺术相知的暖意,在砖石木构的深邃空间里,脉脉潜行。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504.png 

兴之所至,画家吴传双腕生风,顷刻间勾勒出《天津诗人》总编罗广才先生的侧影。浓淡墨痕,如时光晕染;疏密线条,藏北地风神。寥寥数笔,不仅捕捉形貌,更淬炼出京津冀诗坛的锐思与沉潜。这瞬间的定格,早已超越肖像本身,成为三地文心相契、艺脉互渗的鲜活信物。文庙檐下,这即兴的墨戏,为古老空间注入了当代的呼吸,艺术与人文于此低语、碰撞、相拥,镌刻下隽永的印记。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538.png 

琴韵诗心:桂影摇香 声入苍穹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617.png 

午后斜阳,筛过庭院古桂,斑驳一地碎金。泠泠七弦起,清音遏行云。诗人三泉、罗广才、胡迩、武贵琼、余数相继于琴韵中吟哦诗章。字句铿锵或婉转,在石阶廊柱间碰撞回响,与丝桐古调缠绕升腾,直叩心扉。刹那间,诗情、画意、琴魂浑然一体,不分彼此。画者、诗人围坐清谈,笔锋的流转、音律的起伏、意象的跳跃,在传统根柢与当代表达的维度间自由穿行。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646.png 

古今交响:诗行阡陌 灯火人间

暮色初合,步履延伸至安顺经开区。诗人三泉先生引领众人,探访他掌舵的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光影里,现代化流水线律动不息,承载着黔地山野精华的金刺梨系列产品,正从这里奔赴广阔人间。诗意的灵光与产业的脉搏在此刻交汇,无声诉说着文化赋能、艺术观照现实生活的深邃可能。

华灯初上,古镇街巷被温暖的烟火气唤醒。石板路上,安顺父老的笑容质朴如初,问候真挚如邻。这份扑面而来的尘世温情,对于时常在精神云端漫步、偶感清寂的诗心而言,恰似寒夜中的薪火,熨帖而踏实,无声印证着艺术最深沉的根系,永远深植于这烟火缭绕的厚土人间。

微信图片_20250731161720.png 

文庙雅集:三江汇流 文脉新声

此番安顺文庙雅集,绝非浮光掠影的艺术巡礼,它更像一泓清泉,悄然汇入三条古老而澎湃的文化江河——

江苏常熟(虞山),张维馆长足之所履,心之所系。常熟,江南文薮,虞山灵秀所钟。琴川流水涵养了虞山琴派的清微淡远,尚湖烟雨浸润了画派的苍润华滋,书台旧迹沉淀了诗派的蕴藉风流。张维此行,是千年虞山文脉的一次深情西行,带着江南的精致与内省。

贵州安顺,吴传双先生笔墨深耕之地。黔中锁钥,屯堡遗韵。安顺文化,是山魂水魄铸就的独特风骨,更烙印着六百年前明代“调北填南”的深刻胎记——江南(尤以江淮为甚)军民跨越千山万水,于此屯垦戍边,将故土的礼乐衣冠、耕读精神深植黔土。文庙的肃穆、地戏的铿锵、石巷的幽深,皆是中原文明与边地风物交融共生的“活态史诗”。吴氏笔墨,正是这多元文化沃土上开出的奇葩。

“天津诗人读诗会”诸君所携之风,九河津渡,拱卫京华。运河的舟楫曾载来南北文气,近代的风云又熔铸其开放胸襟。津门文化,兼得燕赵慷慨的豪情与码头通衢的包容。“天津诗人读诗会”带来的,是海河浪涌般的现代诗情与都市生活的鲜活切片,是北方大地的旷达与锐进。

三地之缘,其来有自,源远流长。明初浩荡的移民潮(“调北填南”),将无数江南子弟的命运与黔中大地紧紧相连,江南文化的种子在安顺生根发芽。而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如一条永不干涸的文化脐带,将江南的锦绣(常熟恰在其滋养中)与津门的繁华血脉相通。常熟的文雅精微、安顺的坚韧包容(融合了江南遗韵与山地魂魄)、天津的豪迈通达,虽隔万水千山,却在历史的册页里,早已血脉交融,气韵相连。

此番津沽诗客、虞山名士共聚安顺文庙,恰似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深情回响,是三地沉睡文脉在当代的自觉苏生与盛大重逢。诗人以声传情,画家以墨写意,跨越地理的屏障与艺术的藩篱,在这座古老的殿堂里,共同奏响了一曲穿越时空的和鸣。这不仅是一场风雅当下的艺术盛会,更是一次对共同文化基因的虔诚溯源,一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它昭示着:根植于同一片深厚的文化沃土,常熟之精雅、安顺之浑朴、天津之爽朗,必将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激荡出更加丰沛的创造力,共同谱写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光华璀璨的时代新篇。这份由历史厚赠、为当下接续的情谊,必将如那穿行于江南水网、黔中山谷、津门海河的不竭之水,奔流不息,泽被深远。  (秋玲)

 

 


责任编辑:秋玲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