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痣》81-84集:光的年轮与蔓延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量:999+

第八十一集:初春的“花籽邮筒”

 

雨水时节,望云乡的老槐树下多了只“花籽邮筒”——用向日葵秸秆缠成筒身,刷成暖黄色,投信口嵌着干花。李娟在邮筒旁立了块木牌:“把你的花籽心愿,寄给春天。”

 

孩子们把写满愿望的纸条卷好,塞进邮筒:“我希望阿木能来望云乡!”“我想让山里的向日葵长得比树还高!”新支书也投进一封,上面写着:“愿望云乡的故事,能被更多人听见。”

 

李娟每周打开邮筒,把心愿纸条整理好,一部分贴在“明远书屋”的心愿墙,一部分拍下来发给阿木。阿木收到照片,在山里的花田边举着纸条笑:“李娟阿姨,我的心愿也寄给春天啦!”春风拂过邮筒,秸秆的缝隙里漏下细碎的光,像邮筒里藏着的、无数个待发的春天。

 

第八十二集:老戏台的“花田戏”

 

惊蛰,望云乡的老戏台重新搭起幕布。李娟和村民们把向日葵的故事编成小戏,老人们演周明远当年拓荒,孩子们演阿木和山里的娃,新支书则负责用短视频记录。

 

戏台上,老人们的唱腔带着泥土的沧桑,孩子们的念白稚嫩却认真。当演到“周爷爷背着种子进山”的片段时,台下有游客红了眼眶:“这戏里有真东西,不是演的,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散场后,李娟看着老戏台在暮色里沉默,忽然觉得:望云乡的故事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舞台,老戏台的木柱、旧幕布,甚至野草蔓生的台沿,都是最好的布景——因为最动人的戏,本就是土地与岁月,共同写就的。

 

第八十三集:溪流畔的“花影拓印”

 

春分,李娟带着孩子们在溪流畔做“花影拓印”。他们把向日葵的叶、花盘放在石板上,用锤子轻轻敲打,让植物的脉络、形状拓在石板上,再刷上草木灰,冲洗后,石板上便留下深浅不一的灰痕,像天然的版画。

 

游客们也加入进来,有人拓出完整的花盘,有人只拓出几片碎叶,却都惊喜不已:“原来石头也能‘记住’花的样子!”新支书把大家的拓印石板收集起来,砌在溪边的矮墙上,成了一道“花影墙”。

 

溪水潺潺流过“花影墙”,阳光照在灰痕上,像石头里藏着的光被唤醒。李娟摸着石板上的痕迹,忽然想起周明远当年抚摸土地的手——土地会记住耕耘的痕迹,石头会记住花的影子,而人心,会记住那些与“光”有关的、温柔的瞬间。

 

第八十四集:暮春的“花田认养”

 

谷雨,望云乡推出“花田认养”活动。游客可以认养一小块向日葵田,由村民帮忙种植、养护,成熟后能收到花籽、花枕等衍生品。阿木所在的山区小学,也认养了一块“希望田”,孩子们用零花钱凑的钱,托李娟帮忙打理。

 

认养牌插在田里,木牌上写着认养人的名字,还有一句心愿。李娟带着小满,给“希望田”插上写着“阿木和山里娃的心愿:让向日葵开遍大山”的木牌。新支书用直播记录“希望田”的生长,屏幕里,山娃们的笑脸与望云乡的花田重叠,像两束相互照亮的光。

 

夕阳下,花田望不到边,认养牌像金色海洋里的星星。李娟望着“希望田”,忽然觉得周明远的心愿,正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延续——望云乡的向日葵,不再只是乡野里的花,它成了连接城市与乡村、此岸与彼岸的纽带,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向阳”故事里的一员。她眼角的痣,在花田的金光里亮着,像岁月给望云乡的、一枚温柔的印章,见证着光的故事,仍在不断书写、蔓延。

 5f951b2e87c89afbc3ea63702842387b_1758004599114626.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上一篇:《时光里的痣》77-80集:花与时光的织锦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