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护菊会立规
“江湖护菊会”成立后,王学花在菊香村设了总坛。这日,各分会的代表齐聚村头菊田,商议护菊会的规矩。王学花捧着一卷竹简,站在田埂上:“第一条,不恃强凌弱,凡见百姓受难,必出手相助;第二条,不私藏邪术,若遇用菊花炼制毒物者,共诛之;第三条,传菊艺、授医术,让菊花既能护人,也能救人。”
代表们纷纷点头,唯有江南分会的舵主提出:“若遇门派争斗,我们管不管?”张二牛站出来,握着剑说:“护菊会不是江湖判官,但若是为私利掀起战乱,我们便以太极心法的‘和’道调解,调解不成,再联手压制。”他的话刚落,就见阿菊捧着一篮菊花茶跑来,分给众人:“王姐姐说,喝了菊花茶,心就静了,议事也能少些争执。”
午后,众人一起在菊田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护菊会的三条规矩,碑顶雕着一朵绽放的白菊。王学花摸着石碑,对张二牛说:“以后,这菊香村,就是江湖的‘静心处’了。”张二牛握住她的手,夕阳下,两人的影子落在菊田,与石碑相映成趣。
第二十二集:北境送药
入冬后,北境突发瘟疫,百姓苦不堪言。护菊会收到消息,王学花立刻带着张二牛、苏玉衡,还有一马车的菊花药材赶往北境——按“菊方”记载,霜后白菊配甘草、金银花,能缓解瘟疫症状。
刚到北境边境的小镇,就见街上一片萧条,不少人家门口挂着白幡。“得先找到瘟疫的源头,不然光送药治标不治本。”张二牛说着,就和苏玉衡去查探水源,王学花则在镇口搭起药棚,给百姓熬制菊花茶。
有个老妇人抱着生病的孙子来求医,孙子高烧不退,嘴唇干裂。王学花小心地给孩子喂药,又用菊花汁擦拭孩子的额头:“别怕,喝了药,很快就会好的。”老妇人含泪道谢:“之前来了好几拨人,都不敢管我们,只有你们愿意帮我们。”
傍晚,张二牛和苏玉衡回来,脸色凝重:“水源被上游的矿场污染了,矿场主是西域的商人,还雇了打手不让百姓靠近。”王学花攥紧短刃:“明天,我们就去矿场,让他们停了采矿,还百姓干净的水源。”
第二十三集:矿场对峙
次日清晨,王学花带着护菊会的人来到矿场。矿场主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身边围着十几个打手,手里拿着大刀:“这矿场是我的地盘,你们敢来多管闲事?”
“你污染水源,害北境百姓染上瘟疫,还敢说这是你的地盘?”王学花说着,将一枚菊花镖掷向矿场主的刀,镖刃与刀身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张二牛趁机上前,用太极推手将几个打手推开:“我们不想伤人,只要你停了采矿,清理水源,既往不咎。”
矿场主却冷笑一声:“想让我停矿?没门!”他挥手让打手进攻,王学花和张二牛立刻迎了上去。她的菊花镖专打打手的手腕,让他们握不住刀;张二牛的太极剑法以柔克刚,几个回合就放倒了领头的打手。
矿场主见势不妙,想骑马逃跑,苏玉衡忽然甩出一根菊藤,缠住他的马腿。马受惊倒地,矿场主被摔在地上,只好认输:“我停矿,我清理水源,求你们别杀我。”
护菊会的人立刻组织百姓清理水源,又教他们用菊花煮水消毒。几天后,小镇的瘟疫渐渐得到控制,百姓们在镇口立了块“菊恩碑”,上面刻着王学花、张二牛和苏玉衡的名字。
第二十四集:菊香团圆
春暖花开时,王学花和张二牛回到菊香村。刚进村,就见村口挂着红灯笼,阿菊和村民们站在路边迎接:“王姐姐,张大哥,你们可回来了!”母亲从人群中走出来,手里捧着一件绣满菊花的嫁衣:“这是我给你做的,你们的婚事,也该办了。”
王学花看着嫁衣上精致的菊纹,眼眶湿润。张二牛握住她的手:“等忙完护菊会的事,我们就在菊田边办婚礼,让所有朋友都来见证。”
不久后,护菊会的代表、武当派的掌门、苏玉衡,还有北境的百姓代表都来到菊香村。婚礼当天,菊田边摆满了菊花茶和菊花糕,王学花穿着嫁衣,张二牛穿着武当的长袍,两人在菊田边拜堂。
拜堂后,苏玉衡站起来说:“现在,江湖上的人都知道,有个护菊会,有对菊侠夫妇,他们用菊花护人,用正义守江湖。”众人纷纷举杯,祝他们新婚快乐。
夕阳下,王学花靠在张二牛的肩上,看着满田的菊花:“以后,我们不仅要守着这菊田,还要让江湖的每个角落,都有菊香,都有正义。”张二牛点头,轻轻吻了她的额头:“嗯,我们一起。”
风拂过菊田,花瓣纷飞,像是在为这对江湖侠侣祝福,也为这和平的江湖,续写着菊香满溢的故事。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会员投稿
 会员投稿 手机版
 手机版 | 文学频道
 | 文学频道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