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民路街道天鼎社区,没有会议室的正襟危坐,没有繁琐的流程,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就坐在小板凳上,唠家常、谈问题、提建议,成了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秘密武器”。
天鼎社区老年人占比较大,要想让老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遛个弯儿”“聊个天儿”这类轻松平常的方式,更容易打破沟通壁垒。社区开创了小板凳议事会,邀请老年居民坐下来,唠家常,谈问题,从下楼遛弯缺少休息座椅,到腿脚不便者办理银行业务困难,再到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望,这些看似琐碎的“微心愿”,被网格员们认真记录形成清单。 棉三宿舍11号楼一楼住户长期受污水满冒问题困扰,多次疏通管道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天鼎社区党委多次组织召开“小板凳”议事会,邀请房管站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协商,共同挖掘问题根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现场勘测可行性。最终通过增设下水管道,成功攻克这一“老大难”问题。 “小板凳”议事会紧紧围绕各类民生“关键小事”,精心构建“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议事协商处置闭环工作链。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各方充分发表意见,迅速明确问题关键所在,高效找到解决方案,打通治理过程中的各个堵点,有效解决治理痛点,成功攻克治理难点,实现服务的精准对接。 自“小板凳”议事会成立以来,已收集56条民生意见建议,成功解决32个实际问题,将居民的“烦心事”逐一转变为“暖心事”。 如今,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居民们围绕社区治理畅所欲言,大到充电桩的科学规划、小区道路的畅通保障,小到下水管道疏通频次、科学养犬的文明倡议,大家都能为社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这种“板凳议事”模式,不仅让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奔赴”,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
记者:余晶 刘梦凡 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