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墙,以前斑驳得没法看,现在画着邻里互相帮忙的画,每天出门看着都心里亮堂。”家住向阳楼街道翠韵里社区的王阿姨站在新绘的楼道墙前,手指着墙上色彩鲜亮的图案,正在让一起练太极的朋友拍照。从墙面斑驳、设施短缺的老旧小区,到如今“颜值”与“内涵”双提升的温馨家园,这场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藏在居民嘴角的笑意里,也藏在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的精细施策中。
向阳楼街道翠韵里社区是老旧小区,建成年代久、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凸显。“之前不少居民跟我们反映,楼道墙面掉皮掉灰,公共区域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有些角落还堆着杂物,看着又乱又堵心。”翠韵里社区主要负责人回忆道。群众的“烦心事”,就是社区工作的“着力点”。为了让改造方案真正贴合居民心意,社区党委牵头召开“党建+居民议事会”,把党员代表、楼长和居民代表请进会议室,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议改造细节。不仅如此,社区工作人员还把“办公室”搬到了居民身边——在小区凉亭里跟带娃的老人唠唠,在楼下长椅上听下班回家的年轻人说说。“能不能在墙面画点咱们小区的生活场景?”“座椅得选结实又舒服的,老人孩子都能用”……经过多轮讨论,“环境美化+便民服务”双措并举的改造方案最终敲定,一场由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的小区焕新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墙面改造是焕新行动的“第一枪”。社区党委联合专业美术团队,结合居民提议,将“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等主题融入彩绘设计。“我们就是想通过画笔传递温暖,让大家每天进出都能有个好心情。”翠韵里社区主要负责人说。如今,彩绘墙成了小区里的“网红打卡点”,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邻里和睦的正能量。
环境要“美”,服务更要“暖”。针对居民反映的“缺乏休息设施”问题,社区党委在休闲广场等居民常聚集的区域,精心挑选材质耐用、款式舒适的便民座椅进行安装。“以前带孙子在楼下玩,累了只能坐在石墩上,凉飕飕的还硌得慌。现在有了新座椅,我跟老姐妹们能坐着聊天,看孩子也方便多了。”居民张阿姨坐在新座椅上,脸上满是满足。为了让便民设施真正“惠民”,社区还建立了定期检查维护机制,工作人员每月都会对座椅进行检查,及时修复损坏部件,确保设施始终能用、好用。
“改得好”更要“守得住”。小区环境焕新后,社区党委趁热打铁,发起“小区环境我守护”倡议,组建起一支由党员带头、居民主动参与的“维护环境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都会准时集合,有的拿着夹子清理绿化带里的杂物,有的拿着抹布擦拭公共设施,还有的主动劝导不文明行为。“现在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了,感觉就是自己家,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想动手收拾。”党员志愿者小陈的话,道出了许多参与者的心声。“如今的小区,不仅保持着干净整洁的环境,更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的良好氛围,邻里之间的互动多了,关系也变得更亲近。”志愿者刘大爷笑着说。
“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舒畅,感觉整个小区都像一家人,特别温暖。”居民们的夸赞不绝于耳。对于社区党委来说,这些认可就是工作的最大动力。“基层党建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关键是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向阳楼街道翠韵里社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继续聚焦居民的“小需求”,办好民生“微实事”,以更精准的施策、更务实的行动破解民生痛点,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老旧小区在党建引领下持续“逆生长”,绽放出更多民生温度。
记者:石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