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 父亲的相册

来源:甘肃民盟    作者:韩世泰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量:999+

父亲的柜子里有一大摞相册,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曾是我儿时睁眼看世界的一扇扇窗口,而今,却成了我走进父亲世界的一架架桥梁。

小时候,父亲的照片都是装在一个个他亲手制作的玻璃相框里挂在墙上的,一有闲暇时间,父母都会一遍遍擦拭,每当家里来亲戚了,亲戚也会情不自禁走近相框,父母亲则会介绍每一张照片的来历。后来,父亲的照片越来越多,可能墙上挂不下了,也许是有了相册(父亲喜欢叫做影集),也有可能是因为时代不流行把照片挂在墙上了,父亲索性把所有照片取出来装在了一个又一个相册里,还一遍遍分门别类,不断取舍,反复折腾。后来,大外甥大学毕业了,就用他的单反相机把父亲的所有老照片都翻拍了一遍,存在了一张U盘里,于是,从手机相册里看照片讲过去的故事便成了父亲的习惯。

每当有晚辈们前来探望,老人家很喜欢把过去的老照片拿出来给他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每一张照片后面,父亲都标记着照相的时间和地点;而当他的同龄亲友到家里后,父亲则会拿出近些年里到处旅游时留下的照片,还不时地说出每一张照片是和哪个孩子去哪里照的,眼睛里满是骄傲和自豪;每次展示照片,父亲都会发出一句这样的感叹:“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可惜老了……”

父亲有一张照片,是他刚结婚不久照的,父亲穿着中山装,戴着一顶军帽,右手叉着腰,靠住心脏的那个兜里装着一台烟盒大小的收音机,据说是当时父亲搞副业小半个月工资买来的。记得那台小收音机还是被我弄坏的,后来,父亲又买了一部春雷牌收录机,以及全村第一台春风彩色电视机,后来村里来了照相师傅,父亲站在彩电旁照了一张彩色照片,身上已经换成了夹克衫,帽子也从军帽换成了鸭舌帽,精神头十足。 

父亲的相册里有一组照片很有意思,拍摄地点都是兰州黄河铁桥,第一张是拍摄于1972年11月6日的黑白照片,那时的父亲二十啷当,是生产队里的最年轻的车把式,虽然穿着打有补丁的旧衣裤,但眼神却十分清澈,看得出内心的激动和自豪。据说当年父亲一行人历经八天,赶着十二架大车翻过乌鞘岭,一路颠簸到省城送粮食,由于是第一次到省城,队长给他们放了一天假,允许车把式逛街,别人都去品尝三毛五分钱一瓶的格瓦斯,父亲却给老人买了点点心,然后跑到照相馆,在黄河铁桥的布景前面照了一张照片。这是父亲第一次到省城,而且是肩负着为省城人民送粮食的光荣使命,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第二张仍然是黄河铁桥,拍摄时间则是1982年6月12日,那年正好小叔大学毕业,父亲专程到兰州看望小叔,兄弟二人亲密的勾着肩拍照,小叔的蛤蟆镜喇叭裤花衬衣格外引人注意,父亲则是穿着崭新的蓝色中山装,照片后面的人很多,衣服也是五颜六色,脸上的表情和当天的天气一样阳光灿烂,虽然自己没能上大学,但看着自己的弟弟上了大学,父亲内心的喜悦写在了脸上。第三张则是送二姐到大学报到时拍摄的,时间是1996年9月5日,一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穿着光鲜,父亲也早就不再穿中山装了,而是时髦的T恤,左手腕上还戴着一块瑞士瓦斯针手表。最后一张则是我们到兰州新区定居后父亲的手机自拍,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皮肤白皙,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这组照片是父亲的骄傲,他常常说,“你二爷爷是解放后西北民院第一届大学生,你小叔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民院大学生,你二姐也是民院大学生。没有共产党,我们家还是放羊娃呢……”

父亲的相册里还有一组照片更有意思,其中有一张黑白照片中的父亲还被奶奶抱在怀里,手里拿着一把拨浪鼓,拍摄时间是1954年12月5日,那年兰新铁路武威段顺利通车,各族群众齐聚武威火车站参加庆典,年幼的父亲有幸跟着爷爷奶奶一大家子参加了庆典,之后到武威照相馆拍了全家福,所有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火车这个庞然大物。谁能想到,建国才5年,国家居然把铁路修到了家门口,最不可置信的是,火车竟然还能翻过天堑——乌鞘岭。第二张是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父亲在列车车厢里照的,时间是1998年,父亲坐在宽敞明亮的卧铺车厢里,感受着列车在崇山峻岭间风驰电掣,并让同行的三叔拍下了照片。父亲说,第一次坐火车因为没钱买票,就趴在了运煤的货车车厢,当火车从龙沟站穿过隧道后,同行的几人都被蒸汽裹挟着煤灰熏的全身除了一口白牙外都是黑乎乎的,但大家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比起步行或者骑马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父亲的相册里,还有一组被父亲常常拿出来给我们晚辈讲故事的照片,第一张是父亲赶马车的照片,父亲坐在粗大的车辕上,右手挥动着马鞭,左手握着一个旱烟杆,穿的是皮袄,脚上登的是自己手工做的牛皮鞋,裤子上打满了补丁,但表情却是充满了自豪,因为他是生产队里最年轻的车把式,能驾驭着一匹大儿马驾辕两头骡子拉套的大车给队里跑运输、修水库、拉粮食……第二张是父亲在生产队的小煤窑挖煤时照的,身后一米见方的窑口深不见底,父亲则背着背篼弯着腰,浑身上下除了牙齿外很难让黑白相机分辨出来颜色。第三张是拍摄于1978年的一张老照片,那年父亲开上了兰州牌的手扶拖拉机,英姿飒爽,神采奕奕。第四张是拍摄于1985年的彩色照片,那年父亲在爷爷当矿主的金矿淘金,比起挖煤时佝偻的身躯,父亲的身材更加挺拔,脸上的自信难以掩饰。第五张是父亲和伯父站在一排天蓝色的东风142前照的,那年,家里的金矿一下子从兰州采购了八辆东风卡车和两辆北京212吉普车。第六张则是父亲坐在北京切诺基驾驶位上在万亩油菜花前的彩照……这组照片记录着改革开放前后我们一家的变化,更是折射出了国家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生活的节节攀升。

今年的7月1日,过了午饭点,父亲还没有回家,打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母亲一遍遍催促我出去找找,我也是莫名的担心,年初开始,父亲的身体经常不适,已经住了三次院了,心脏也不好,我们一般都不允许他一个人出去的,今天这是怎么了?于是,我不得不给老家的姐姐打微信视频,当视频接通的时候,大姐开心地说,“你看,我们在哪里?”

“这是哪里?猜不出来,你没上班吗?去哪里出差了?”我看着眼前的景象迟迟说不出视频里的地方是哪里,既陌生又熟悉,但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

“你看这是谁?”大姐把镜头转了转,穿着民族盛装的父亲笑容满面神采飞扬,还随着各族群众一起跳锅庄呢。

“看出来了吗?天祝高铁站!”大姐一脸自豪。

“家乡通高铁了,真好!”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一定是父亲偷偷跑出去体验高铁了,好在大姐二姐在身边。

“等着,下班后我们坐高铁回娘家……”二姐插话道。

“真好,家乡通高铁了。”我一遍遍念叨着,而记忆却回到了几十年前,回到了父亲的老相册里,这才75年,从崎岖不平的蜿蜒小路到砂石路、柏油路、隧道高架桥、高速公路,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电气化、高铁,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下班回到家,两个姐姐果然陪着父亲在家里翻看着老照片,见我进门,父亲像个小孩一样,把从打印店打印出来的最新照片插在了相册里。老父亲耳朵背了,早已习惯了大声说话,于是,又开始了“翻看老照片、讲述过往史”的传统节目。

“共产党好啊,把国家建成了人间天堂!”父亲两眼放光,一脸真诚地嘱咐着我们,“要好好工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作者简介:韩世泰,兰州新区第三小学教师,民盟兰州市委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兰州新区支部盟员。

 

 

编辑:王 婕

责编:赵文涵

 

 

责任编辑:韩世泰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