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读杰出的书籍,犹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谈心。”这句话道出了阅读的深层意义——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与先贤对话,借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福建晶铭餐饮管理集团董事长、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敦煌市陈升栋艺术馆常务副馆长、川商总会理事、三台县政协委员许晶晶的成长轨迹中,便藏着这样的“对话”:她以书为镜、以文为阶,在与古今智者的“谈心”里,沉淀出做企业的底气与做人的通透。
许晶晶的办公室里,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从《本草纲目》到《现代食品工业技术》,从《敦煌艺术史》到《乡村振兴战略解读》,跨度之大,恰如她横跨多领域的事业版图。她常说:“没时间见大咖,就从书里找他们‘聊天’。”初入麦冬产业时,她对中药材特性一知半解,便抱着《本草纲目》逐字研读,从“麦冬润肺生津”的记载里,读出了“药食同源”的商机;推动数字化转型时,她啃下《智能制造实践指南》,在字里行间与行业先驱“讨教”,找到适合传统工厂的改造路径。这些书籍,成了她最忠实的“智囊”,让她在跨界创业的陌生领域里,少走了许多弯路。
在她看来,读书不是“装门面”,而是“找方法”。作为敦煌市陈升栋艺术馆常务副馆长,她读《敦煌壁画研究》,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想从壁画的色彩运用里,寻找“麦冬产品包装”的灵感——后来,“姣源本草”系列包装融入了敦煌飞天的飘逸元素,成了市场上的“颜值担当”;作为三台县政协委员,她读《乡村振兴案例集》,不是为了“写提案凑素材”,而是从其他地区的经验里,提炼出适合麦冬产业的助农模式,让“企业+合作社”的机制更接地气。她的阅读,永远带着“解决问题”的指向,就像与智者对话时,总会带着困惑去请教,再把得到的答案用到实处。
更难得的是,她从书籍里读出了“做企业”之外的东西。读《张謇传》,她被“实业救国”的情怀打动,明白“商业不止于盈利,更要连着民生”,这成了她带动20万农户增收的初心;读《女性创业者启示录》,她从前辈的故事里汲取力量,也更愿意为福建女企业家协会的姐妹们搭台,“自己走过的路,能帮别人少摔跤,就值得”。这些从书中“听”来的道理,化作了她行事的准则——做产品坚守“品质为王”,做产业不忘“助农富农”,做事业常怀“感恩之心”。
如今,无论多忙,许晶晶每天都会留一小时读书。在麦冬产业遇到新挑战时,她会翻《孙子兵法》找“应变之道”;在平衡多重角色感到疲惫时,她会读《菜根谭》品“处世智慧”。那些杰出的书籍,就像一位位沉默的导师,陪她走过创业的风雨,也让她在年产值30亿元的成绩面前,始终保持一份清醒与谦逊。
许晶晶的故事,恰是对笛卡尔名言的生动诠释: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记住多少文字,而在于通过与杰出人物的“谈心”,汲取精神的养分、智慧的力量。当书籍成为照进现实的光,那些从文字里悟到的道理,终将化作前行的底气,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