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环球网讯 陈升栋艺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人生与艺术里,藏着一种“六忘”的通透境界——忘年、忘病、忘形、忘争、忘愁、忘气。这份心境,让他在岁月流转中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忱,在纷繁世事里活得从容自在,也让他的笔墨多了几分超脱的韵味。
他“忘年”,从不被年龄设限。即便走过半生,成为业界认可的美术师,他依旧像年轻后辈般保持学习的好奇:为钻研新的装裱技艺,能放下身份向青年匠人请教;为探索国画与现代审美的融合,会主动了解年轻群体的艺术偏好。在他眼里,年龄从不是停止进步的理由,反而因岁月积累的经验,让每一次学习都更有深度,这份“忘年”的心态,让他的艺术之路始终常学常新。
他“忘病”,以乐观对抗身体的疲惫。常年伏案创作,颈肩酸痛是家常便饭;筹备艺术馆展览时,连轴转的忙碌也曾让他体力透支。但他从不会因这些小毛病自怨自艾,反而会用调整作息、散步赏景的方式缓解不适,转头又能精神饱满地回到画案前。在他看来,过度在意身体的小恙只会徒增烦恼,“忘病”不是忽视健康,而是不被病痛困住心态,用积极的状态投入热爱的事。
他“忘形”,不执着于外在的名利与形象。面对“国家一级美术师”的头衔,他从无骄矜之态,依旧穿着朴素的衣装在画室研磨颜料;有人追捧他的作品时,他也从不会刻意包装自己,只愿以纯粹的艺术家身份与人交流。他懂得,外在的光环终会褪去,唯有笔墨里的真功夫、内心的真热爱,才是永恒的底色,这份“忘形”,让他始终守住艺术的本心。
他“忘争”,在艺术领域不与他人论高低。面对艺术市场的竞争、同行间的比较,他从不会陷入“争名次、比名气”的漩涡,反而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后辈艺术家提供帮助。他认为,艺术的价值从不是靠“争”来的,而是靠作品说话、靠时间沉淀,“忘争”让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创作,也让他收获了行业内的尊重与认可。
他“忘愁”,不被生活的烦恼绊住脚步。艺术馆运营遇难题、创作陷入瓶颈时,他也会有短暂的迷茫,但从不会让愁绪蔓延——要么去敦煌石窟寻找灵感,在千年壁画前抚平心绪;要么和老友品茗聊天,在轻松的交谈中找到解决办法。他明白,愁绪无法解决问题,“忘愁”是主动放下焦虑,以清醒的头脑面对挑战。
他“忘气”,不被他人的误解或冒犯扰了心境。曾有人对他坚守传统的创作理念提出质疑,甚至言语过激,但他从不会动气反驳,反而会耐心解释自己的艺术追求。在他看来,人与人的认知本就不同,无谓的争执只会消耗自己,“忘气”是用包容化解矛盾,也让自己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
如今,陈升栋依旧以“六忘”心境面对生活与艺术:在画室里忘年忘形,专注笔墨;在世事中忘争忘愁,从容前行。他用半生经历告诉我们,这份“六忘”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的人生智慧——放下不必要的执念,才能守住内心的平静,让人生如他笔下的山水般,开阔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