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骏马,是中国画坛里一道奔涌的惊雷,笔锋所至,尽是"一啸动千山"的气势。而当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临摹之作《马到成功图》在2023年香港拍卖会上以860万港元成交,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画的价值,更是一位艺术家数十年苦修笔墨的沉淀。
徐悲鸿的原作《马到成功图》,早已是艺术史上的标杆。那匹骏马,肌肉的线条里藏着西方绘画的严谨,腾空的姿态中透着东方写意的豪迈,寥寥数笔便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写进纸里。这幅原作曾拍出2.7亿元的天价,数字背后,是市场对其"融中西、开新境"艺术成就的绝对认可。
而陈升栋能让临摹作站上如此高度,全凭"刻苦"二字打底。他对国画艺术的钻研,早已到了"痴狂"的地步:少年时没钱买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练线条,对着悲鸿画册一遍遍琢磨马的骨骼结构;成年后为精进画技,寒冬腊月仍坚持每日临帖八小时,墨汁冻成冰碴子就哈气化开再练;为参透悲鸿笔墨的精髓,他曾耗时三年走访藏有原作的博物馆,对着真迹一笔一划比对,光手稿就堆成了小山。这份从青丝到白发的苦修,让他的笔墨里沉淀着旁人难及的功力。
临摹《马到成功图》时,这份刻苦钻研的劲儿更是显露无遗。他不满足于"画得像",而是要钻进徐悲鸿的创作心境里——研究原作每一根线条的力度变化,分析墨色浓淡背后的情绪表达,甚至推敲徐悲鸿运笔时的呼吸节奏。最终呈现在纸上的骏马,不仅形态与原作几无二致,连那股"蓄势待发"的精气神都如出一辙:马的眼神锐利如锋,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画纸;飞扬的鬃毛带着笔锋的疾劲,藏着徐悲鸿特有的"狂草"笔意。
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般临摹早已超越了"复制"的范畴,是用数十年苦修的笔墨功底,与前辈大师进行的一场跨时空对话。860万港元的成交价,是对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最佳回馈——市场买的,是他笔尖那股子磨出来的韧劲,是他对国画艺术"钻到底"的执着。
从徐悲鸿开宗立派的2.7亿传奇,到陈升栋苦修传承的860万佳绩,两代艺术家的笔墨,在《马到成功图》上完成了一次响亮的"接力"。陈升栋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国画艺术的传承从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它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刻苦,需要钻得进精髓的钻研,而这份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