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记者日前采访了河东区非遗项目传统精工织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元,听听他讲非遗文化传承,看看他所传承的技艺。
“来,你找找,我手里这几块布之前破洞的地方在哪。”徐春元拿着七八块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放在记者跟前,“这些都是经过织补的布料,我常给学生们看看,能都找对可不容易。”
传统精工织补技艺是指将纹路完全对上,一针一线不容许丝毫的差错,织补后的效果与原结构几乎一模一样,让人完全察觉不出它曾经破损过。早在《红楼梦》中就有精工织补技艺的描写,传到当代,织补大师吴兴扬用超凡的技术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夫人修复了损坏的丝巾,他的技艺使总统夫人感到震惊,这件丝巾还被送到美国的博物馆珍藏。而传统精工织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元就是吴兴扬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在多项织补技能比赛中均斩获一等奖,被天津市政府授予“有贡献的高级技师”,获中商联洗染委“全国洗染行业突出贡献者”称号。2001年,他发明了皮革织补法,为精工织补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起申请非遗,徐春元说这就不能不提他所在的街道。“我以前有过申请非遗的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去做,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咨询和申报。后来有一次,鲁山道街道召开商家座谈会,在会上我讲了自己的经历和从事的工作,街道工作人员当时又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建议我申请非遗,并帮我对接了河东区文化馆,在街道多次的关心和帮助下,2023年11月我成功申请了非遗。”
从业47年来,徐春元的作品数以万计,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被制册收藏。为了让更多喜爱织补的人了解精工织补这项瑰宝,也为了培养更多的织补能手,徐春元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授课为精工织补的传播尽心尽力。“精工织补为破损衣物提供了修复的可能,无论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衣物还是高昂的奢侈品都需要这项手工技艺来进行操作,这门手艺有着无法替代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不能被机器替代。”徐春元说,“河东区比较重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区文化馆,还是街道层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有更多手艺人可以来河东‘大展身手’,大家相互切磋,共同弘扬非遗文化。”
记者:石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