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温和、彬彬有礼,这是李锋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深入了解后就会知道,这是一位已经在传媒行业耕耘多年的匠人。二十余年来,是出众的能力与低调的性格让李锋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自主创业
而立之年再出发
从大学毕业之后,李锋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曾任职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导演、制片人、制作中心部门主任。工作期间曾制作《邓小平》《探秘南极》《北极传奇》《穿越可可西里》等多部中央电视台重点纪录片项目。
2016年,李锋主动走出舒适圈,离开央视,创立了北京中澜视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同年,李锋带领中澜视讯团队,打造了互联网文史类短视频头部IP“看鉴”。看鉴每部短视频片时长约为3分钟,目前设有看鉴人文、历史、地理等系列内容栏目。现今看鉴已为中国互联网短视频TOP10,平均日播量1000万,全网总播放量超过50亿。2018年,李锋又打造了看鉴的兄弟品牌看鉴教育,以独特的视角、有趣的内容、精良的画面,为4-12岁孩子提供度身定制、趣味交互、易学易练的通识类视频课程,搭建在线教育平台看鉴课堂,培养孩子成为拥有深度的专业技能,并有跨学科思维能力的T型人才。
回想起当年创业的经历,李锋坦言“这个决定很突然”。“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件事情做了十多年,如果到40岁不去做些改变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过去的工作做得比较得心应手,再加上当时互联网是大热门,就想去尝试一下。”
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媒体转变,而立之年重新出发,李锋从不觉得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包括重新去学习市场规律,学习投融资的知识。”李锋始终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重新开辟一个行业,了解不太熟知的领域,总得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2015年底创办看鉴,李锋算是较早入局短视频的那批人。谈起如今资本纷纷入局的现象,李锋直言不讳地表示,这并不是跟风行为。“任何所谓跟风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前几年短视频是风口,到现在被认为是重新洗牌的过程,这其实都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李锋这样解释道。从早期微信公众号的火爆,到短视频引领潮流,在李锋看来也是符合人类本身的特点。
专注内容
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
众所周知,想要做好短视频,离不开强大内容生产力。看鉴作为文史类短视频头部IP,一直在持续地向外输出优质的视频内容。“科技的改变不代表内容的本质会发生变化。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即便经过百年的历练,它们依旧是名著。优质的内容是亘古不变的,人们对于优质内容的欣赏和赞美也从来没有发生变化。”李锋表示,现在对于他们来讲,需要适应的是全新的运营、商务方式,包括对市场结构的认知、节目制作节奏的挑战等等。李锋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本好的书籍,原来是纸质的,现在可能变成电子书,甚至是音频、视频的形式,但书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好的内容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变换了一种传播形式。
“看懂中国之美”是看鉴不变的初心。在企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李锋也始终秉承着让更多国人为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感到自豪的愿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穿汉服走出国门,哪吒、姜子牙等神话形象成为大热IP。
对于如今中华文化日益火热的现象,李锋认为其存在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随着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孩子们的慢慢长大,他们需要的知识也变得和从前不太一样,喜欢看的书也随之有了迥异变化。“十七八岁的时候可能叛逆一些,二十岁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步入社会之后又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生轨迹。”二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浑然不觉间进入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同时传播方式的变化也让信息碎片化变得更加容易传播。
在李锋看来,好的内容如同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它会永久流传的,不一定非要用传统或现代来定义。“传统文化是什么,现代文化又是什么,这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目前,看鉴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历史人文、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领域,每期节目用时约3分钟,向用户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看鉴打造的特色短视频栏目有汇聚2000年的奇谋妙策、指点人生的兵家妙法的《三十六计》,有梳理了每个节气期间我国不同区域的天气气候特征、解读背后的气象学原理的《二十四节气》,有用文化包装东方好物、影响城市新中产的消费潮流的《物造东方》等等,受众集中于生活在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追求性价比高的城市新中产。
夯实自身本领
紧跟时代创新发展
面对当今的“快餐时代”,李锋表示视频制作技巧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现在信息在分层,大家接收信息的方式有很多,需要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所以在视频剪辑方面,我们会注重在短时间内将更多旁征博引的线索同时展现出来。”除此之外,看鉴的短视频多为10集、20集的系列视频,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现事情的全貌。
据李锋介绍,看鉴拥有一套完整的视频制作流程,从最开始对选题的考核,到请专家指导,再到视频的拍摄、制作及包装。在这些环节中,李锋说他最注重的是选题环节。“选题的大方向都是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我们的团队会选取其中鲜为人知或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经过几年的发展,看鉴如今已经覆盖50+线上线下主流传播渠道。针对不同平台的不同特质,看鉴也会对视频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针对B站,就把内容调整得更加年轻化;针对抖音,就把视频时长再缩短一些。”李锋娓娓道来,话语中透着自信和坚定:“但是无论传播方式、制作技巧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内容生产的方式和态度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