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则伟,1973年出生于天津北郊,现为天津市北辰区辰庆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作品散见于《天津日报》《天津青年报》《文学芳草地》《天津诗人》《家长》等报刊和多种诗歌选本。
自古,沽北的乡人去大城市见世面,无非“上京下卫”而已,遂使永定河畔至天津的“下卫道”,将刘安庄与宜兴埠串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刘安庄,明初为尹儿湾(今北仓)周姓佃地,因管家刘安于此安家守地得名。成村后虽有他氏迁入,然周姓历为第一大户。乾隆年间,周八先生沿下卫道躬行8里来到宜兴埠设馆授徒,延至道光末年,又有张伯苓之父张久庵(外号琵琶张)在学馆任教多年,令重商重教的宜兴埠名声大噪。清中叶,刘安庄的家族学堂对家贫而学优者施行免费;民国晚期由私立改公立的村小始招女生;1958年,响应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讲话精神,用村内最好的青砖灰瓦大宅院创办了红专中学(后称刘安庄农业技术学校)。1962年,始隶河北区教育局且只招市区生源的天津市九十六中学在宜兴埠、下卫道西侧建成,1969年因战备需要,我读初二的八十八中并入九十六中,8年后周则伟由刘安庄村小毕业入九十六中读初一——如此这般,我也算是他的隔届学长吧?!
1.曾祖及三位老师的交响,师情便与诗情辉映
周则伟的太爷是受人尊敬的塾馆先生,家族便有了书香门第的美誉,这从祖宅“忠恕堂”的堂号可以得到印证。爷爷是纵横绑扎登高向上的架子工但读过私塾,父亲虽是体力劳动者但有高小文化,且以“忠恕”的家道家风为继承,尤把赓续诗书门楣的希望寄托在则伟一代子孙身上。1973年冬的第一场雪飘在沽北空中,周则伟在刘安庄呱呱落地。
不消说,则伟8岁上了村小,语文课一直是他的强项,尤其作文,几乎每篇都被赵树俊老师在全班范读。赵老师尤喜他对文字的领悟与强记,乃让他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经常开小灶讲授名篇名段。高年级时,他写的《家乡的变化》,终在学校征文中获一等奖,把赵老师高兴的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在九十六中读初二的1988,学生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他的阅读需求,教语文的陈芳琴老师便疏通协调关系,允他可到教师阅览室借阅图书和应时的报刊杂志。为此,他特感念陈老师,也特珍惜这一“特权”。
1990年,考入天津外国语师范学校后,又有赵阿英老师指导他阅读世界名著,且经常与他分享所崇拜的大文豪作品的读书心得,尤其鼓励他给每班都有订阅的《文学芳草地》投稿。结果一篇少年怀春般激情写就的《师范生》,将渴望走上三尺讲台的拳拳之心坦露于纸上,但署名时不知是羞赧或胆怯或故作高深,选用了“湮岚”笔名寄出,未曾想大喜过望地得以发表。而后再接再厉,在《天津青年报》发表了诗歌《爱,无需笺注》,平生第一次拿到10元的稿费。
好梦飘香的1993年迎来毕业季,周则伟同学萌生出个人诗集的冲动。数十首诗作分由要好同学誊抄,自己则拿出了硬笔书法的看家本领恭恭敬敬题写了封面:《风铃声声飘入梦》。那年5月,天很蓝心很亮,周则伟拿着装诗稿的牛皮纸袋径直去了海河岸边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农村出来的孩子进电梯不懂选楼层,在电梯间里上上下下折腾了好几个来回也折腾出了汗流满面。好在接待他的正是诗人、诗歌责编刘敬涛老师,和颜悦色问了他的基本情况,收了他的诗稿,尤其告诉他现今出个人集子基本上是自费,这对一个学生而言怕是不能承受之重。许是对他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吧,临别依然挑选了几首留下,说倘有合适机会会在自己责编的《海内外新诗选萃》上选用。而后,刘敬涛老师远赴深圳发展编辑事业,周则伟同学遂与之失联,成为不大不小的人生缺憾。
就这样,一本手抄诗集的笑靥,似乎大过了他那时的年龄,却给他的求学生涯画上了圆满,也着实激动了一场难忘的文学梦乡。
2、当听众的他虽未发言,一颗诗心已然种下
滑富强老师主编的《北郊创作》,1988年第一期是亮红底色的封面,格外醒目。“短篇小说”栏目头条是我的《你别无他怨》;“北斗诗会”栏目头条是罗广才的《试飞集(七首)》;“中学生园地”栏目头条是九十六中文睿的《当我接到退稿信后》:“寄去的/是我一片沉甸甸的希冀/收到的/是您句句鼓励的话语……仰望博广的天宇/云儿在悄悄地流/燕儿在不息地飞/天空上分明写着——继续努力”。
时值春夏之交,45岁的滑老师也正当年,便带着一包新出的刊物来到九十六中,与文睿等喜爱文学的同学课后座谈。彼时,周则伟正读初二,也正是痴迷大杜小杜婉约豪放的青春年华,著名作家兼文学期刊主编的讲座自然不遑缺席。则伟同学首先感觉,这位滑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和感染力:他举着一本《北郊创作》》说,本期小说作者刘万庆就是你们宜兴埠老乡,就从你们九十六中学毕业;而诗歌作者罗广才比你们大不了三两岁,就在你们学校附近的工厂上班,若机缘巧合你和他经常擦肩而过。他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北郊创作》就是一座桥,连着你我他,让我们有机会分享彼此的故事。他还说,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更是传递情感、影响他人的方式和力量……
在接下来的与同学互动环节,周则伟感觉有许多疑惑要问,有许多话要说,但激动之余却理不清要说什么。但他憋足了一股劲儿,他自信这股劲儿比那些发了言的同学一点儿也不少,甚至要多得多。
与滑老师的座谈后他没回家,而是回到教室从书桌里拿出新借的钱东浦所著的《辛弃疾传》。继而,他的那股劲儿和整个身心,完全被辛弃疾“提笔能安天下,上马能定乾坤”的卓越才能和伟大的抱负所俘获,乃至忘了时间,忘了自我,直至夜色凝重出门时,方才发现整座教学楼已经空无一人,已经从外面上了锁。
那天他虽未发言,只是一名忠诚的听众,此后也未如文睿等同学的踊跃投稿或退稿,但一颗诗心已然种下——这才有了日后读外语师范学校时给《文学芳草地》《天津青年报》的投稿和发表。
那天他虽未发言,那一幕虽然过去了36年,但依然历久弥新,不仅令他难以忘怀,更似杜鹃与布谷鸟的鸣叫,唤醒了周则伟一个又一个文学的春天。
3、先入“滑门”后上讲台,诗心与事业心共同成长
1993年暑假,周则伟在家等待工作分配,开启了一段人生闲暇却不无焦虑的光阴。如梦醒来的是,他挑了几首诗稿忐忑不安地拿给了滑老师,算做与滑老师续上了前缘。他对家人说,滑老师是个治学严谨、热情且认真的人,对自己的习作逐一阅读,逐段逐句圈圈点点。其中一首《鹰》被画入当期发表的版样中。
接下来的“等待”便算不得是等待了:因为他每天都到区文联兼新创刊的《北斗星》编辑部帮忙“上班”,零距离的走近滑老师,也正式走进了“滑门”。
周则伟接受老师委派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北辰史话》采访区籍名人,因之骑着自行车去过天津评剧院和几所高校。唯那天不巧,到市美术家协会采访从王秦庄走出的著名画家、时任美协副主席曹德兆而不遇。接待他的老爷爷说,我可转告曹老师老家来人找过他。下次再来,可得提前跟他约好,省得大老远白跑一趟。回来后向滑老师汇报,老师听后大笑说,你“白跑”这一趟其实很值得,今天给你上了一课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其峰先生啊。
好巧不巧的是,周则伟分配的工作单位恰是曹德兆老家的王秦庄小学。翌年的《北斗星》1994第一期刊发了他的《夜思》:“我拾到了月亮的/一串泪滴”和《朝圣者》:“付出了很多/没有结果/许多人/还朝这边走来”。第二期的《北斗星》开了诗歌擂台赛:“本市七月诗社、北斗诗社及汉沽、南开、东丽等区作者不同风格的诗作在此一决高低,想必读者更有兴趣一读”(《诗歌擂台编后》,已是北斗诗社社员的周则伟的《禅悟》成为主打作品之一:“今夜,淌了清冷的月光/走入山中/直到无法找到回路/才确信/这一切不是梦”。
那年六一,学校组织儿童节庆祝活动,一位孩子用童稚的语音朗诵了他的那首《鹰》:“展翅飞翔,是半边天/收翼栖息,是待发的箭/活着,是苍天的搏击/死去,也是丰碑屹立”。
三年后,周则伟老师兼职任王秦庄小学的德育主任。
4、诗人校长,把文学的种籽尽情播撒
犹如冬雪的一支长笛把春雨吹响,北辰区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2008,周则伟竞聘到双口小学任校长、党支部书记,遂令诗心与事业也走进了桃红李白燕语莺啼中。
他积极关注并推动低年级同学背诵名篇,亲自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词诵读》,让启智阶段的幼小心灵,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来了一次美丽的拥抱;转任辰风小学“一把手”后,编写了《弟子规》《三字经》《好习惯 我养成》等校本教材,让培根阶段的少年学子,在中华传统道德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了让学校的书香氛围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他将新华书店引进校园;为了激发师生的进取精神、展示校园文化建设形象,他亲自创作了校歌歌词……亦如金字塔基座的阔大与坚深,塔尖自会超然而高耸,2018年北辰区首届运河书香诗词大会总决赛,他麾下的张予涵同学,以唯一小学生选手入围决赛,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亚军。
2020年5月,新建现代化的辰庆小学落成。在左右权衡反复挑选中,周则伟被任命为书记、校长——岁月的长堤光影斑驳,他还有多少潋滟为之增光添彩?
首先,他唱响一个“爱”字:师生互爱,同学互爱,把“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宣示得理直气壮。他留给学子们深深的印象是,周校长从未和同学们着急、发脾气。课间时,楼道里的你追我赶常常没头没脑的撞到他,他总是和颜悦色嘱咐别摔着,却不曾听见半句斥责。
其次,他突出一个“新”字:校名题字是名碑名帖集字而成,虽古韵犹新意盎然。办学特色的“新”体现于有针对性地注重“劳动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为此,区教育局约他协助编写了推广教材《我爱劳动》,出版后他才发现自己成了副主编。
再次,他坚守“身教重于言教”:高学颖老师在《老周印象》一文中对他的评价是“工作尽心竭力且严于律己”。当体育老师反映一些学生的体能锻炼动作不能达标时,他率性来到学生中间说,“同学们,仅仅利用在校时间练体是远远不够的,要向你们家长督促支持自己居家锻炼。”随着话音落地,身子也躺倒在草坪操场上,接着是几十个连续规范的仰卧起坐,看得学生们啧啧咂舌……
当然,文化知识书本教育从来都是确保教学质量、坚持全面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也推崇多元育人、以文化人。去岁的世界读书日,辰庆小学与区作协联合举办“同沐书香 共享快乐”主题活动,他请区籍作家们签名赠书,邀滑门弟子、区文联、作协主席季晓涓分享读书写作的故事心得。作家名人的现身说法,托起了整座校园的榜样力量,难怪高学颖老师在那篇《老周印象》中写道:“有些品质也是不好学来的,比如他身上的文人气息。”
是的,一位诗人校长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情怀,必然会为一所学校注入诗意的浪漫,不拘学生,还兼及老师吧?!
5、星河长梦,为有心灵栖息、生命绽放
1993年12月28日是周四,周则伟分到王秦庄小学任英语老师不久,身上还带着暑期在滑老师身边“帮学”的余温,便请假参加了同门师兄周永君散文诗集《心事之舟》的首发式,得以与师出滑门的罗广才有了第一次晤面。其时,大他4岁的师兄罗广才不仅出了个人文本《诗恋》,而且加入天津作协已逾4年,是他心目中妥妥的偶像。来年7月,乡土诗人王春普的首部诗集《苍穹集》首发式,有备而来的周则伟便携来诗稿《风铃声声飘入梦》请广才指教。不多日,便收到了满满的修改意见,也让他领略了一位诗人为诗的态度与情怀。但他却不能像师兄广才那样以诗为至恋、以诗为生命:他有还他的学生、他的事业。
15年后,周则伟已担任双口小学的“一把”手,双口又是闻名遐迩的北辰农民画的原乡,他便组织策划了校本美术教材《农民画》,并请广才在编辑装帧印刷等事项上给予帮助。事成后,他想请客聊表谢意,未曾想师兄广才说,你现在是领导,不是公款吃喝也容易招惹嫌疑。由是,更让他见识了广才的为人豪爽和是非原则。
20年后,广才得到了诗人刘敬涛由深圳回津看望父母的消息,便着意在中山路的一间温馨雅室安排了则伟与敬涛老师的重逢。双手紧握的那一刻,发现岁月在敬涛老师的脸上已然留下沧桑,但那双诗泽荡漾的眼睛一如当年的清澈而明亮。蓦地,则伟自己的眸子却模糊起来——20年中国新诗的变化与发展,20年诗心的不改与坚守,20年的诗人情谊与机缘,令那次诗人雅聚的芬芳浓得化也化不开,其留香迄今依然醉人,醉成人生的诗和远方。
经师兄罗广才改过的诗作肯定是高起点。2010年,则伟的两首诗作入选《天津现当代诗选》:“校园里的老槐树/记述着学校的变迁/是浸润了书香的五月……放飞缕缕思绪/槐花飘出了/每个孩子的梦系魂牵”(《槐花飘香》);“清明,我思念/也许某片云/曾从故乡飘过/也许哪缕风/曾经敲打过旧居的窗棂……清明的思念/是撑着油纸伞的记忆/是石板路上召魂的短笛/是千声无应的呼唤/用泪水诠释的悲欢离合”(《清明·思念》)。
由罗广才主编的汉语新诗读本《天津诗人》,也曾给予周则伟一席之地:“2011重阳诗会专刊”发过他的《九月的乡愁》;刚刚出版的“2024冬之卷”刊发了他的《中元节记》:“……一路繁花/走着今生与来世的/轮回……夜风清拂/拿一盏经幡的飘动/成了招魂短笛/燃烧的纸堆/可是黄泉路上的灯标在梦里/梦在星星点点的火里”。
诚然,父亲的过早离世,成为则伟不能释怀的孤独与伤感,也成为他宣泄苦楚的动因。只今年,还有随笔《回忆我的父亲》发在6月出版的《家长》杂志上。他曾说,父亲不是诗人,但把我们姐弟三人都养育成为人民教师。则伟自己呢,先是娶了一位教师妻子,而且也把儿子培养成了教师,而且待过门的儿媳还是教师——我要说,这代有教师出的“杏坛春雨”啊,合该浇灌出刘安庄周氏族谱里的诗圃阆苑。
犹记在天大会议中心举行的“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成立暨首届理事会”上周则伟的发言:滑富强老师永远是师表,因而师情缱绻;作为滑门弟子时时不敢苟且,因而诗心葳蕤……
2024.9.30.于沽北瀛台
刘万庆,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常务会长。作品散见于《通俗小说报》《天津文学》《湛江文学》《五台山》《延河》等文学期刊以及《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东方艺术》等报刊,《捧角儿》《本草》连续两届获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说一等奖,著有60万字文集《泪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