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罗怡 摄影/周永军)秋色漫卷津沽,诗情跨越山河。当渤海潮声遇见西域风吟,2025年10月26日,第二十五期“天津诗人读诗会”携新疆诗歌专场,在承载着150年移民史的杨柳青赶大营文化馆翩然启幕。这不仅是一场诗的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赶大营”发轫之地,津疆两地的文化血脉再度交汇,激荡出穿越一百五十载的永恒回响。
诗缘汇聚·星辉满座
第二十五期“天津诗人读诗会”由天津赶大营文化馆提供历史空间,“天津诗人读诗会”倾情执掌文学航向。特邀福建省蒲城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徐家强担任诗意舵手,与《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原一级高级警长史忠义、中国起鑫教育集团董事长王鑫、杨柳青赶大营民俗文化馆馆长陈继权等各界精英共聚一堂。《中老年时报》编辑部、诗人学者、司法文联代表如星河交汇,以诗为舟,开启横贯东西的文学远征。
声绘西域·诗织锦绣
读诗会在诗人路也的《正午的喀什》的深情吟诵中徐徐展开画卷。总干事余数、秘书长罗怡、会长刘萍统筹全局,诗人尚颖、王宇、张乾联袂执掌节奏,纪录片导演王宏、诗人孙雨田、周永军以光影记录诗踪。诵读者以声为笔,勾勒出土垣斑驳的喀什老城,晕染出花影摇曳的西域风情,仿佛展开一幅会呼吸的丝绸诗卷。
随后,崔琳琳、贺雄雄、杨郁卉、岳兵、白月影等诗人次第登台,演绎二十六首新疆主题诗作。从李少君《那些伟大的高峰》的雄浑,到沈苇《一张叫乌鲁木齐的床》的温情;从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维吾尔村落》的烟火,到肉孜·苏皮《在塔克拉马种出春天》的希冀——点评嘉宾徐家强以“白描见智性,细节蕴深情”精辟解读,誉之为“大地与星空的交响,风土与时代的和鸣”。诗行如丝路驼铃,引领听众触摸新疆的体温与心跳。
山东国树酒业集团天津市场运营总监海涛是一位诗酒同修的文人雅士,其诗作《生命之酿的色谱》中写道:“并非在推销一坛酒/我是在预售一片行走的秋天”。诗中,“银杏的黄酮苷以二十四道星轨打开淤塞的脉管”,“黄精的九蒸九晒实则是九次轮回”,将酿酒工艺升华为诗意的修行,恰与本期新疆诗歌赏析会的主题相得益彰——都是对山河精华的萃取,对生命深情的吟咏。
墨韵诗心·艺境交融
赠画环节将诗意推向高潮。诗人史忠义代表主办方,将书画家谷军创作的水墨佳作赠予陈继权馆长与徐家强先生。画卷墨韵苍茫,笔意悠远,以东方美学呼应西域诗境,成为两地文化共鸣的永恒信物。这一刻,诗与画相拥,墨与心共振,完成了一场跨越艺术门类的灵魂唱和。
文脉承古今·诗章启新程
走过二十五期历程,每月一期的“天津诗人读诗会”已从诵读空间蜕变为跨越地域的情感共同体。本期以“渤海潮涌·天山雪映”为主题,在“赶大营”150周年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从驼队足迹到丝路新章,从伊犁河碧波到赛里木湖湛蓝,诗歌如时光之舟,载着参与者完成对新疆历史脉络与人文气象的精神朝圣。
诗无疆域,文有回响。当津门雅韵邂逅西域豪情,不仅刷新了公众对新疆的认知图景,更在心灵深处架起超越时空的虹桥。未来,“天津诗人读诗会”将继续以诗为媒,让每一片土地的歌吟,都在文学的星空中找到永恒坐标,让文明的对话如潮汐往复,永不停息。

附录1
天津市羽鑫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白月影的总结发言
诗心如月,照见时光——我的读诗会心路
(白月影)从第九期的那次邂逅开始,我与“天津诗人读诗会”的缘分便悄然生根。若说初遇像一场不期而喜的相逢,那么走过十几期之后,“天津诗人读诗会”于我,已不再是生活中偶然的停泊,而成为一片温柔而笃定的期待——如月光照临窗前,如星子落进掌心。
我们约定在固定的时间,以诗为舟,以声为桨,共同打捞文字深处的光芒。在这里,诗不是被束之高阁的经典,也不是待解的谜题,而是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生活的纹理;是词语与日常的蓦然重逢,也是我每一期最珍视的收获。
“天津诗人读诗会”,渐渐成了我精神世界里一个小小的故乡。我们因诗而来,却在诗外听见彼此生命的回响。那些原本陌生的灵魂,因一行诗句、一次倾听、一种共鸣,而悄然连接。
好的读诗会,从不止于传递诗句。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世界里,重新学习聆听——聆听文字中的山河,聆听他人心中的微澜,也聆听自己内在真实的声音。这是一种温柔的相处,与诗、与人、也与岁月。
感谢罗广才老师与所有同行者,以每月一期的坚持,守护着这片诗意的土壤。愿“天津诗人读诗会”如一条不竭的河流,继续在时光中流淌,照亮更多渴望美与真的心灵。
谢谢大家!
附录(2)
诗人、书法家、天津市孙子兵法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王明清发言
也说诗
(王明清)因为喜欢文字,总想写上几行。也曾在心底反复描摹的句子——诗,究竟是什么?它从不是书架上束之高阁的典籍,也不是文人笔下晦涩的辞藻,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微光,是人心底最柔软的回响。只到有一天,我所写的文字被著名诗刊发表看上,我才真正看到,诗原来就是这个模样!
诗是美丽瞬间的凝聚。或许是晨光里芦花与白鹅嬉戏的剪影,或许是暮色中归鸟掠过亭台的翅尖,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被诗轻轻接住,酿成心间久久洋溢的幸福。就像童年时攥在手里的糖,多年后想起,依然能尝到舌尖的甜,诗把懵懂的情感、逍遥的思念,都封存在时光的琥珀里,哪怕弥久尘封,再翻开时依旧鲜活如初。
它也是人生路上最妥帖的陪伴。远行时,诗是肩头的风、手中的杖,哪怕风雨兼程,念起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独步人生的脚步便多了几分勇气;宅家时,它又成了窗畔的月光、案头的茶,灵感在寂静中震颤,那些没说出口的梦呓,都被诗妥帖收藏。甚至在迷茫的黑夜里,诗也是一盏灯,用独具的创意闪烁微光,照亮前行的路。
有人说诗是慰心的良药,一点也不假。那些沉甸甸的情绪,那些难以言说的委屈,在诗里总能找到出口,最后化作幸福的泪水,轻轻落下便消散了大半。它更像一杯香醇的美酒,把童年的俏皮、青春的热烈、暮年的从容,都酿进岁月里,每一口都是美轮美奂的心忆。
日子一天天过,诗也在一点点沉淀。它藏在风雨过后的彩虹里,藏在家人闲坐的灯火中,默默诠释着爱的真谛。那些关于爱、关于温暖、关于守望的心意,经由诗的打磨,成了永恒的美妙,雕塑成不朽的回忆。原来诗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它就是我们对生活最真诚的告白,是爱的意境,是爱的表达,更是我们活着、爱着、感受着的证明。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文学频道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