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探秘“心归敦煌”展馆:陈升栋画展布展实景速递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量:999+

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心归敦煌”个人画展将于8月8日盛大开幕,目前展馆布展工作已全面收尾。这座以敦煌文化为魂、以匠心巧思为骨的展厅,正以饱满的姿态等待与观众见面。提前走进其中,能直观感受到从空间到细节的精心设计,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对敦煌的敬意与艺术的温度。

 3c1a5b455eeaea5f569e6d1697112080_1754365581449807.png

展馆入口处,两扇实木大门复刻了敦煌石窟的门楣样式,门框上雕刻的卷草纹经过反复打磨,线条圆润饱满,门框边缘的铜制包边与门环相碰时,会发出沉稳的回响,仿佛一声穿越千年的问候。步入序厅,地面采用防滑石材复刻了敦煌河床的肌理,深浅不一的纹路里藏着丝路商旅的印记;抬头可见穹顶悬挂的纱幔,上面印着陈升栋绘制的飞天剪影,自然光透过纱幔洒下,在地面投下流动的光影,如同壁画中的仙踪在眼前浮现。序厅左侧的展柜里,陈列着他多次往返敦煌时收集的老照片——上世纪80年代的莫高窟栈道、90年代的月牙泉全景,与旁边他同期创作的速写形成对照,清晰展现艺术家与敦煌的缘分起点。

 微信图片_20250805114423.png

主展厅的布局暗藏巧思,整体按“洞窟纵深”的节奏递进。入口处的矮展墙陈列小幅作品,引导观众缓步进入;往里走,展墙高度逐渐升高,巨幅作品依次亮相,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墙面采用特殊肌理涂料,色调接近莫高窟岩壁的赭黄色,既凸显了画作的色彩张力,又避免了反光干扰。灯光系统采用轨道式设计,可根据画作尺寸灵活调节照射范围,确保每一笔线条、每一块色块都清晰呈现——比如描绘壁画细节的作品,灯光聚焦在局部,突出线条的细腻;表现大漠全景的作品,则用漫射光覆盖整体,强化开阔感。展柜均为定制款,玻璃采用防眩光处理,柜内温度保持在22℃左右,为画作提供稳定的保存环境。

 微信图片_20250805114436.png

展厅中段的“工艺展示区”最见匠心。这里专门设置了开放式展架,陈列着陈升栋创作时使用的工具:跟随他二十多年的狼毫笔,笔锋虽有些磨损,却仍透着韧劲;不同型号的砚台里,还残留着未洗净的矿物颜料痕迹;旁边的调色盘上,石青、石绿、赭石等颜色的色块层层叠叠,记录着创作时的色彩实验。展架旁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他在敦煌写生的片段:晨光中他坐在洞窟前勾勒轮廓,夕阳下在沙漠里调试颜料,镜头扫过他布满颜料的双手,与屏幕外展架上的工具形成生动呼应。

 微信图片_20250805114449.png

连接主展厅与尾厅的通道被设计成“时光长廊”,两侧墙面用投影映射出敦煌壁画的经典场景,从北魏的飞天到唐代的供养人,画面随脚步移动渐次切换,仿佛穿越不同朝代的洞窟。通道尽头的休息区摆放着敦煌风格的木质座椅,桌上的宣传册封面采用陈升栋画作中的纹样设计,翻开后能看到画展的详细导览图和作品简介,方便观众规划观展路线。

 微信图片_20250805114500.png

尾厅的设计以“回归”为主题,墙面采用浅色亚麻布材质,与主展厅的厚重感形成对比。正中央的独立展台上,摆放着陈升栋为本次画展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心归敦煌”四个大字笔力浑厚,墨色浓淡相宜,背景是他绘制的简化敦煌藻井图案,传统与现代的笔法交融,点明展览主旨。展台后方的落地窗引入自然光线,窗外的绿树与室内的敦煌题材画作相映,让人在感受传统文化厚重的同时,也体会到艺术与当下生活的连接。

 

8月8日,这场凝聚着艺术家三十余年心血的画展将正式开启。从入口的门楣到尾厅的窗景,从展柜里的工具到墙上的作品,整个展馆就像一本立体的“敦煌艺术笔记”,既展现了敦煌文化的历史底蕴,也记录着一位艺术家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在这里,每一步行走都是与敦煌的对话,每一次驻足都能触摸到艺术的温度。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