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敦煌的风沙掠过千年壁画,当丝路的驼铃唤醒文明密码,一座承载着当代艺术力量的殿堂——敦煌市陈升栋艺术馆,即将震撼登场。这座崭新的文化地标不仅是艺术家精神的栖息地,更将成为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开馆重头戏的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心归敦煌”个人画展,已完成全部布展,静待8月8日与公众见面。
新地标里的时空折叠:5000平方米的艺术殿堂
陈升栋艺术馆以5000余平方米的恢弘体量,在敦煌的土地上勾勒出当代艺术的轮廓。从外观来看,建筑融合了莫高窟洞窟的圆弧线条与现代钢结构的利落感,墙面镶嵌的仿壁画陶板在阳光下泛着与鸣沙山相似的金褐色,远远望去,仿佛一座从沙漠中自然生长出的艺术容器。步入馆内,挑高12米的中央大厅气势开阔,顶部以玻璃穹顶模拟敦煌星空,白日引入天光洒落地面,夜晚则投射星轨流转,与地面复刻的《敦煌星图》地砖交相辉映,让人一进门便坠入“天地与我并生”的意境。
展厅布局暗藏巧思:主展区沿环形路径展开,1314幅陈升栋倾注十年心血创作的臻品画作有序陈列,每一步移动都似在穿越艺术的时空长廊。左侧区域集中呈现传统题材作品:泼墨山水吞吐天地气象,峰峦叠嶂间藏尽东方哲思;人物工笔细腻传神,衣袂翩跹处带着古意悠悠;花鸟虫鱼生机盎然,枝叶凝露、翎羽含香,尽显自然灵趣。右侧区域则聚焦时代精神:飞天神韵被赋予新的表达,飘带缠绕间融入现代审美;红色革命题材作品以铿锵笔墨回望峥嵘岁月,让信仰的光芒在画布上永恒闪耀。
布展细节里的敦煌魂:从百米长卷到毫米笔触
提前探馆可见,展厅内的每一处布置都在呼应“心归敦煌”的主题。入口处的巨幅LED屏循环播放陈升栋创作纪实,从他在莫高窟临摹壁画时的专注身影,到在画室调试矿物颜料的耐心,镜头记录下十年间1314幅作品诞生的点滴。转过屏显,一幅百米飞天长卷沿墙展开,成为全场焦点:画中飞天或执笛、或散花、或踏云,突破了传统壁画的平面局限,以多层次晕染技法呈现出立体的飘逸感,金箔点缀的飘带在灯光下流转,仿佛下一秒便要飞出画布,将敦煌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展柜设计同样贴心:传统题材作品旁设有电子解说屏,扫码即可查看对应纹样的敦煌壁画原型,比如一幅《莲花供养图》旁,能同步看到莫高窟第209窟的莲花藻井原图,直观感受艺术的传承脉络;红色题材作品则搭配历史照片,让笔墨间的峥嵘岁月有了更具体的注解。值得一提的是,展厅特意设置了“颜料实验室”专区,陈列着陈升栋从敦煌本地采集的矿物原料——从鸣沙山的石英砂到祁连山的孔雀石,每一份原料都标注着对应的画作与色彩,让观众看懂“敦煌色”如何在画布上重生。
8月8日启幕: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邀约
2025年8月8日上午10点,陈升栋艺术馆将正式揭开面纱,“心归敦煌”画展也将同步启幕。开幕式当天,除了画作鉴赏,还将举行“敦煌艺术传承论坛”,邀请敦煌研究院专家与陈升栋对话,解密千年壁画与当代创作的联结;互动区设置了“小小画匠”体验台,孩子们可在艺术家指导下,用传统矿物颜料临摹简化版飞天图案,让敦煌美学在指尖传递。
从千年莫高窟到崭新的陈升栋艺术馆,从壁画残片到百米长卷,这座新地标的崛起,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敦煌文化生命力的延续。当观众走进这座5000平方米的展厅,触摸1314幅画作里的笔墨温度,或许会懂得:所谓“心归”,正是让古老文明在当代艺术中找到新的栖居地,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能与敦煌的魂灵撞个满怀。8月8日,这场跨越千年的艺术之约,等待你的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