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铸正气,墨绘神威:陈升栋《钟馗神威图》的丹青壮歌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量:999+

营销环球网讯 钟馗,这一承载着中华文化“驱邪扶正”精神内核的经典形象,历来是国画艺术中彰显笔力与风骨的绝佳题材。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最新力作《钟馗神威图》,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与独到的艺术领悟,将这位“捉鬼天师”的威严正气与精神力量刻画得入木三分,在笔墨流转间完成了对传统题材的当代升华,堪称一幅兼具艺术张力与文化底蕴的佳作。

 d79622be7fc8d0f0a600baa847b0d6a2_1759981866433154.png

画作的视觉冲击力,始于对“红袍振袂起风雷”的精准诠释。陈升栋深谙色彩在国画中的情感张力,笔下钟馗的红袍堪称画面的灵魂所在——他以饱蘸朱砂的笔触铺陈衣袍底色,色泽浓烈却不艳俗,恰似燃烧的火焰般夺目;衣袂翻飞处,又以侧锋扫出的淡红笔触表现光影层次,辅以劲挺的线条勾勒衣纹褶皱,那些交错的线条或急或缓、或粗或细,仿佛将风雷之势藏于衣袂间,使静态的画面生出“振袂而起、气吞山河”的动态感。红袍作为钟馗形象的标志性符号,在此不仅是视觉焦点,更成为正气的具象化表达,与传统文化中“红为吉瑞、镇邪避凶”的寓意完美契合。

 微信图片_20251013113751_2049_478.jpg

人物神态的刻画,则尽显陈升栋“以形写神”的深厚功力,将“目扫千邪皆辟易”的威严展露无遗。画面中,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面部轮廓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勾勒,虬髯采用泼墨与枯笔结合的技法,笔触粗犷雄健却不失蓬松质感,每一根胡须都仿佛带着苍劲的生命力。最令人称道的是那双眼睛——陈升栋以焦墨点睛,瞳仁漆黑深邃,目光如电般直射前方,似能穿透迷雾、洞悉鬼魅,眉宇间凝聚的沉凝与刚毅,将钟馗“洞察邪祟、不容侵犯”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神态的精准捕捉,恰是陈升栋人物画创作的精髓所在,他始终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让笔下形象不仅有其形,更有其魂。

 

画面细节的铺陈,进一步强化了“剑影随身鬼蜮摧”的气场与叙事感。钟馗手中的宝剑斜挎腰间,剑鞘以淡墨勾勒,线条简练却棱角分明,鞘上纹饰以细笔轻描,虽不繁复却尽显古朴庄重;剑柄处点缀的深色墨点,既突出了材质的厚重感,又与红袍形成视觉平衡,让“剑影随身”的意象愈发鲜明。背景处,陈升栋以“计白当黑”的传统技法营造空灵意境,仅以寥寥数笔淡墨晕染出缥缈云雾,既衬托出钟馗的顶天立地,又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氛围,仿佛其周身自有气场,令鬼蜮闻风丧胆、望而却步。这种“虚实相生”的构图智慧,让画面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尽显大师级的布局功底。

 

而这一切艺术表达的内核,正是“只缘正气满襟怀”的精神诠释。陈升栋自幼深耕传统绘画,从唐宋大家的笔墨神韵中汲取养分,又融入现代审美思考,其作品始终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活力。在《钟馗神威图》中,他没有局限于对钟馗形象的程式化复刻,而是通过笔墨语言的锤炼,将“正气”这一抽象精神转化为可感的视觉形象——红袍的炽烈、目光的坚定、剑影的冷峻,共同构筑起一座“正气丰碑”,既延续了吴道子以来钟馗画“气势磅礴、刚勇无畏”的艺术传统,又赋予其当代语境下的精神价值,呼应着人们对正义、平安的永恒追求。

 

从文化传承的维度看,《钟馗神威图》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创作范畴。它既是陈升栋对传统题材的创造性转化,展现了国画艺术“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命力;更是对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生动传递,让“驱邪扶正、正气浩然”的钟馗文化在丹青笔墨中得以延续与升华。当观者凝视这幅作品时,感受到的不仅是精湛的绘画技艺带来的视觉震撼,更能被那份充盈于画面的正气所感染,在内心生发出对正义的敬畏与向往。

 

陈升栋以《钟馗神威图》再度证明,真正的国画佳作,从来都是笔墨技艺与文化精神的完美融合。这幅作品,无疑是他艺术生涯中又一巅峰之作,既为传统人物画创作提供了鲜活范本,也让人们在笔墨丹青中,读懂了中华文化中“正气长存”的深刻内涵。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