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的《闻秋图》,是一幅将秋之丰盈与虫之灵动揉进笔墨的佳作。画面以一只竹篮为骨,篮中葡萄累累,紫珠凝露;篮把轻垂处,一只蟋蟀敛翅静伏,似在倾听秋声——寥寥数笔,便把秋日的饱满与细微的生机勾勒得淋漓尽致,恰如其题画诗中“篮中珠紫玉,草际小虫轻”的意境,让观者仿佛能嗅到葡萄的甜香,听见虫鸣的细碎。
竹篮的勾勒最见笔力。沈燕以枯劲的墨线勾出篮筐的经纬,线条不事雕琢,却带着竹篾的韧劲,交叉处墨色稍重,似岁月磨出的包浆。篮沿微微外撇,仿佛刚从藤蔓间摘下果实,还带着田间的烟火气。篮把弯处,一只蟋蟀正敛足而立:墨色点染的身躯饱满,翅翼覆着淡淡的赭石,后腿微微屈起,似欲跳未跳,一对触须细如发丝,却挺得笔直,仿佛正探向空气中的秋意。这小小的生灵,让静态的篮子有了动态的呼吸,也让“闻秋”二字有了具象的落点。
篮中葡萄是画面的点睛之笔。沈燕以没骨法晕染葡萄珠,深紫与浅紫交叠,边缘泛着淡淡的粉白,像蒙着一层秋晨的薄露,颗颗饱满如紫玉,沉甸甸坠在藤蔓上。叶片以浓淡墨色铺就,叶脉用细笔勾勒,偶有几片带了微黄,藏着“一叶知秋”的巧思。藤蔓缠绕着篮子边缘,墨色枯润相间,似与竹篮的纹理相映成趣,分不清是藤缠着篮,还是篮拢着藤,浑然一体间,尽是秋收的圆满。
整幅画的墨色层次极富韵味:葡萄的浓紫、叶片的深绿、竹篮的浅褐、蟋蟀的赭黑,在宣纸上晕染渗透,却不显杂乱,反而透着秋日特有的温润与厚重。留白处似有秋风穿隙,带着葡萄的甜香与草叶的清苦,让“墨色藏秋意”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而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葡萄上的一点高光,蟋蟀腿上的一根细毛,叶片边缘的一丝残缺,都藏着对生活的细致体察,正如“毫端岁月生”所言,笔墨间流转的,是时光沉淀的从容与热爱。
《闻秋图》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小见大,将秋日的丰盈、生灵的鲜活与生活的恬淡熔于一炉。沈燕用笔墨捕捉的,不仅是葡萄与蟋蟀的形,更是秋日里那份“万物有灵”的诗意。据悉,这幅凝聚着自然意趣与艺术匠心的作品,价格估计超过50万元人民币,其价值不仅源于精湛的笔墨技艺,更在于画作中那份能引发观者共鸣的生活诗意与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