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麦地里的“火药味”
六月的麦浪翻着金波,王学花蹲在田埂上,指尖划过饱满的麦穗,眉头却拧成了疙瘩——村西头韩亮家的三亩麦地,收割机怎么都联系不上人。
“韩亮!你家麦子再不收,一场雨全泡汤!”王学花踩着麦茬找到韩亮家,推开院门就见他正摆弄一台旧无人机,零件撒了一地。
“王社长,我这不是想试试无人机撒肥嘛,合作社的机器太忙,我不想添麻烦。”韩亮挠挠头,黝黑的脸上泛着红。他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看着王学花把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既佩服又有点不服气,总想着自己搞出点动静。
王学花拿起一个零件,又气又笑:“你这机器是三年前的老款,撒肥精度差远了!合作社新到的无人机下午就有空,我让人先去你家麦地,你跟我去合作社学操作,以后自家地、邻里地都能帮着弄。”
韩亮看着她沾着麦糠的裤脚,喉结动了动,没再反驳。夕阳下,两人踩着麦浪往合作社走,影子被拉得老长。
第二集:雨夜的“定心丸”
入夏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合作社的育苗棚被狂风掀了一角。王学花披着雨衣往棚里冲,刚到门口就撞见浑身湿透的韩亮,他正用塑料布往棚顶盖。
“你怎么来了?”王学花愣住。
“看你灯亮着,放心不下。”韩亮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育苗是咱合作社的心头肉,我多个人手快。”
两人合力把棚顶固定好,又检查完棚里的幼苗,浑身都淋透了。王学花递给他一条毛巾,轻声说:“之前我总觉得你不服管,现在才知道,你心里装着村里的地。”
韩亮接过毛巾,耳尖有点红:“以前在外地,总惦记家里的地没人管。现在有合作社,我也想跟着你,把地种好。”雨声淅沥,棚里的灯透着暖光,两人没再说话,却都觉得心里踏实了。
第三集:稻田里的“小心思”
初秋的稻田一片青绿,合作社要搞有机水稻试点,王学花选了韩亮家的地做示范。每天清晨,韩亮都先去稻田里看水位、查虫害,等王学花来的时候,总能递上一杯温好的豆浆。
“你怎么知道我没吃早饭?”王学花接过豆浆,心里暖暖的。
“看你天天早出晚归,肯定顾不上。”韩亮蹲在田埂上,指着稻苗说,“我按你教的方法,没打农药,用了生物防治,你看这苗多壮。”
王学花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笑着说:“等水稻丰收了,咱合作社就推广你的经验,给你发个‘种田能手’奖。”
韩亮抬起头,眼神亮亮的:“我不要奖,我就想以后天天跟你一起,把合作社的地种得越来越好,把咱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风吹过稻田,稻穗轻轻摇晃,王学花的脸颊泛起红晕,轻轻点了点头。远处的夕阳洒在两人身上,稻田里的绿意,好像也染上了甜甜的味道。(未完待续)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