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痣》97-100集:光的归途与永恒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10-02    浏览量:999+

第九十七集:芒种的“花田答卷”

 

芒种时节,望云乡的“花田学堂”迎来期末。孩子们把一年来观察向日葵的笔记、画的生长图、写的小诗装订成册,做成“花田答卷”。李娟翻开阿木寄来的答卷,里面夹着一片山里向日葵的枯叶,笔记里写:“望云乡的花,教会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新支书把优秀“答卷”做成展览,摆在“明远书屋”。一位来支教的老师看着展览,对李娟说:“这些孩子的文字里,有城市孩子没有的踏实与明亮。”李娟笑着点头,指尖划过阿木的笔记——望云乡的“花田学堂”,教的从不是书本知识,而是让孩子学会与土地对话,从自然里汲取生长的力量。

 

第九十八集:小暑的“花影书灯”

 

小暑夜,李娟带着孩子们,用向日葵秸秆做灯架,糊上“花浆纸”,做成“花影书灯”。灯点亮时,纸上映出秸秆的纹理与干花的影子,像把花田的夏夜,都收进了灯罩里。

 

游客买了书灯,留言说:“晚上看书,好像有花影在纸上跳舞。”阿木收到李娟寄去的书灯,在视频里举着灯转圈:“山里的晚上,也有望云乡的花影啦!”

 

李娟坐在“明远书屋”,看着书灯在夜色里亮起,忽然觉得周明远种下的,不仅是花,更是“把平凡日子变成诗”的能力——一盏灯、一张纸、一片花影,都能让庸常的夜晚,变得温柔而值得回味。

 

第九十九集:处暑的“花田回声”

 

处暑,望云乡收到一封特殊的信——来自一位曾认养花田的老人,他在信里说,自己把望云乡的向日葵籽,撒在了抗癌病房的小花园,如今那里也开出了金黄的花,成了病友们的“希望角”。

 

李娟把信读给村民听,老人们红了眼眶:“周书记当年种的花,真的开到了大江南北。”新支书把“希望角”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时光墙”的新展区,旁边写着:“望云乡的光,在别处也能照亮。”

 

阿木的视频电话打来,他身后是山里新开的花田:“李娟阿姨,我们的花田也成了村里的‘希望角’,大家都爱来看!”屏幕内外的花田,在处暑的风里,发出了跨越山海的“回声”——原来望云乡的“向阳”精神,早已像花籽一样,在无数地方落了地、生了根。

 

第一百集:霜降的“星河花田·终章”

 

霜降,望云乡的向日葵秸秆被霜染成深褐,却仍倔强地立在田里。李娟、陈阳、新支书带着村民与孩子们,在花田中央搭起祭台,摆上今年最后一批向日葵花盘。

 

阿木也带着山里的孩子,通过直播参与这场“岁末祭”。李娟捧着花盘,望着直播镜头里山娃们的笑脸,又望向周明远的墓碑,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周书记,望云乡的向日葵,年年都开,而且开得越来越远了。它们把您的心愿,变成了无数人的光。”

 

祭典结束,所有人在花田边放飞孔明灯,灯上写满心愿:“愿每一粒种子都能开花”“愿望云乡的故事永远流传”……孔明灯升上夜空,与星河融为一体,像把花田的光,寄给了宇宙。

 

李娟站在花田边,看着孔明灯渐成星点,忽然觉得周明远的心愿,早已超越了“望云乡”的边界——它成了一种“相信”的力量,相信土地能生花,相信人心能向阳,相信再渺小的光,也能汇聚成星河。她眼角的痣,在霜天的寒气里亮着,像花田里最后一枚不肯熄灭的星子,见证着望云乡的故事,不是结束,而是以更辽阔的方式,刚刚开始。

 微信图片_20250802102512.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