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狐踪(笔名/若有若无)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若有若无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量:999+

秋宵露重,青瓦叠着疏影,霜痕若有若无,像谁蘸了月光,在檐角轻轻抹开的银纱。案头孤灯如豆,灯花时明时暗,将窗棂的影子拓在泛黄纸页上,与窗外竹影缠缠绕绕,分不清哪是纸痕,哪是魂迹。檐外的雨丝细如愁绪,淅淅沥沥漫进来,打湿窗纸一角,洇出淡淡的潮润,混着案头墨香,酿成一种清寂的暖。

 

檐角的竹梢被夜风裹着雨丝轻摇,一缕冷香忽远忽近漫进来,似有若无缠上笔尖。那香气清冽,不似人间梅兰,倒像山涧寒泉浸过的草木,混着三分月色的凉、七分白梅的柔,雨打花瓣的湿意沾在香里,愈发幽微绵长。抬眸时,窗下仿佛立着个素衣人影,鬓边簪着的白梅沾了雨珠,若隐若现,衣袂轻扬时,似有细碎的光从袖间滑落,混着雨雾愈发朦胧。可凝神去看,却只剩清风穿帘而过,指尖只余一丝转瞬即逝的凉,仿佛方才的身影,不过是灯影、霜色与雨雾织就的幻梦。

 

“是客来访?”轻声问,唯有雨声低应,似有若无,像谁在暗处轻轻叹了口气,混着雨打竹梢的沙沙声,分不清是风是影。

 

重新落笔时,墨痕在受潮的纸页上缓缓洇开,那些狐鬼花妖的故事便有了朦胧底色。写月下的狐女,眼波流转间,情意若有若无,既怕惊扰了书生的清梦,又忍不住将满腔温柔化作阶前的夜露,混着雨丝濡湿他的书卷;写古墓旁的花魂,百年等待里,思念若有若无,风过时便化作一缕香,绕着书生的窗棂打转,雨落时便凝成一滴泪,滴在他的砚台,却不敢现身相认,怕惊破了这人间的安宁;写山林间的木魅,憨直的心意若有若无,偷了人间的佳酿,却只敢放在书生的案头,远远看着雨雾中他饮下的身影,便觉得满心欢喜。

 

灯花再落时,案头多了半片梅瓣,沾着未干的雨珠,霜色欲滴,仿佛是方才那若有若无的身影留下的印记。将梅瓣压在纸间,鼻尖萦绕的冷香忽又浓了些,似有一双无形的手,带着雨润的微凉,轻轻拂过纸页,将那些未说尽的深情,一一补进墨迹里。檐外的雨势渐柔,雨声淅淅沥沥,似有若无,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相和,像谁在低声吟唱着跨越阴阳的歌谣,字字句句都浸着湿意,缠在心头散不去。

 

夜深了,揉了揉酸涩的眼,抬头时,竟见那素衣人影立在灯侧,眉眼温柔依旧,衣袂沾着细碎的雨珠,只是身影愈发朦胧,似要融入这雨夜的雾气里。“笔下的情,比人间更真。”女子的声音清软,似有若无,像风拂过琴弦,又像雨打花瓣,轻轻拨动人心。想问她的来历,想问她为何而来,可话到嘴边,却只化作一句:“姑娘若是不嫌弃,便再陪我片刻?”

 

女子指尖轻拈梅瓣,雨珠顺着花瓣滚落,滴在案头,晕开一小圈湿痕。她目光落在纸上“狐”字,眼底泛起一层若有若无的雾:“三百年前,我本是青崖下修行的狐,曾遇一书生避雨崖边。他以蓑衣相赠,直言‘异类亦有灵,何忍见其困’。我本欲以身相报,待寻他时,却闻他已染病而亡,只留一卷未竟的诗稿,字里行间皆是对人间温情的期许,诗稿的纸页,也如这般沾着雨痕。”她声音渐低,似有若无的叹息混着雨声落下,“我守着那卷诗稿,看世事更迭,雨落了又停,直到今夜,闻到你案头墨香混着雨润,竟与当年他诗稿上的气息一模一样。”

 

原来这若有若无的牵绊,早在上一世的雨夜里便已埋下伏笔。她怕惊扰了这份重逢的静谧,只能化作冷香、化作灯影,在雨雾中悄悄伴在案侧;她怕唐突了笔下的深情,只能将自己的故事,藏进那些狐鬼花妖的悲欢里,让雨丝替她传递未说尽的牵挂。

 

女子浅浅一笑,身影却愈发淡了,唯有鬓边的白梅和沾着的雨珠,在灯影里留下一抹清晰的痕。“人间烟火短,聊斋情意长。如今见你笔下有温良,便知他当年的期许,终是有人懂了。”她说完,便化作一缕冷香,随着渐歇的雨声渐渐散去,只留下案头那半片梅瓣、几滴未干的雨痕,和纸上那些滚烫的文字。

 

天快亮时,雨停了,檐角的霜痕渐消,梅香却未散尽,混着雨后的清润,在屋间若有若无地萦绕。推窗望去,竹梢还挂着残雨,晨雾朦胧,仿佛昨夜的一切皆是幻梦。可翻开纸页,那些若有若无的魅影、若即若离的深情,还有纸间梅瓣留下的淡淡湿痕,都在字里行间鲜活如初。后来,这卷奇谭传遍世间,有人说,读卷时总能闻到一缕混着雨润的冷香,若有若无;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能看见灯影里有素衣人影轻轻晃动,伴着似有若无的雨声。

 

原来,这纸间的温良,从不是荒诞的奇谭。那些跨越阴阳的深情,那些藏在夜色里的牵挂,那些沉淀了三百年的重逢,都如这秋夜的香、窗下的影、檐外的雨,若有若无,却在千年岁月里,悄悄烙进了每个人的心底。让我们始终相信,这世间最动人的情,从来不分人鬼,无关阴阳,不管是三百年的等待,还是一纸墨痕的相逢,都如那盏不灭的青灯、雨后不散的梅香,若有若无,却永远温暖明亮,余韵绵长。

02f266de8532f77f9880186a97977635_1757995075564709.png

责任编辑:若有若无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