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十三大·代表风采 | 孙思予:二十年磨一剑,超声内镜鉴初心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    作者:中国民主同盟        发布时间:2022-12-26    

民盟十三大·代表风采

 

 

 

 

 

 

图片
孙思予,1971年3月生,教授,长江学者。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内镜中心主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辽宁省委副主委、民盟沈阳市委副主委,辽宁省政协委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国际内镜超声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协会副会长、SCI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 5.275)创办人及总编辑。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孙思予长期致力于内镜及内镜超声诊治的研究和推广,建立了以内镜超声为核心的创新诊疗体系,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多项内镜及内镜超声引导下的微创诊治技术,特别是开创了一种微创吻合器官的全新方法,使原本许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通过微创的方法得以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牵头制定5项国际指南和规范,为多种疾病诊治提出“中国方案”;主持开发了一系列相关医疗设备与器械;主编5部中英文EUS教材;创办了内镜超声领域第一本英文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被SCI收录,并进入中科院医学类期刊一区。

 

 

 

 

 

 

内镜超声微创诊疗
消化道疾病诊疗新方案
内镜超声发明于上世纪80年代,是将超声探头安置于内镜前端,在内镜检查时获得消化道及周围脏器的高分辨率超声影像,在其引导下还可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镜超声即被引进我国,但前些年国内缺少内镜超声培训机构及教材,操作不规范,相关器械全部依赖进口,整体水平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那时,孙思予还是医院内镜中心的一名“新兵”,在国内内镜超声还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他将内镜超声技术研发视为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开始了内镜超声诊疗相关技术的研究。
“内镜超声是采用的从体内向外打超声的原理,这种原理的优势是相较于体表超声穿透力更好、频率更高,从而图像分辨率也会相应比较高。在内镜超声之下,医生可以把人体的消化道看作一个检修管道,通过消化道去扫查周边的器官,在高分辨率图像之下进行一些介入操作。”孙思予说。
在过去,内镜医生只能针对胃粘膜上的病变进行切除,但是,有时候病变往往长在了胃壁深处,用之前的技术就受到了极大限制。现如今,利用内镜超声一系列技术的引导,他们就实现了可以顺利“挖”透胃壁,将病变给顺利取出,并在此之后对胃壁进行修复。这种方法治疗创伤小,与外科手术相比,操作时间缩短53%,并发症率降低27%,治疗费用降低65%。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美内镜、消化学会多次写入指南并推荐系列方法作为该病的治疗手段。
除此之外,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医生还可以通过穿刺针直接穿过消化道壁去取隔壁脏器的病变标本,去做细胞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目前,孙思予团队已经首次在国内开展了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对胰腺、纵隔及盆腹腔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并证实了EUS-FNA 对这几类疾病的诊断价值,将疾病诊断敏感性提升至91%~94%,将我国对上述疾病的误诊率降至2%以下。与经皮穿刺相比,其穿刺路径短、定位准确,可达到其他方法无法穿及的部位,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术前获得小于1cm病变标本的方法。
为了避免内镜超声手术中所造成的事故,孙思予团队还研发了一种消化道吻合新方式,即“支架吻合器”。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应用整合了智能电切刀头的置入器,对空腔脏器穿刺电切的同时植入吻合支架,支架独特的双喇叭口把两个器官瞬间吻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用内镜微创吻合器官的新方法。“支架吻合器可以穿墙过壁,到达病变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孙思予说。
我国急性胰腺炎年发病率约20万,感染性胰周积液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后期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死因;过去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不良事件率80%,死亡率高达40%。孙思予领导团队首次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应用该系统实现消化道—胰周积液的吻合和引流,不仅引流充分,内镜还可反复通过支架大管径进入腔内清除感染坏死物,替代传统外科坏死清除术,解决了经皮引流管容易堵塞和外科手术难于一次彻底清除坏死的问题。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39%,平均病程缩短23天,医疗费用降低38.7%。孙思予团队牵头组织制定内镜超声引导下胰周积液治疗的国际指南,推荐吻合支架引流作为该病的标准方法,专家共识度95.4%。
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胰周积液的引流,还可以不开刀实现消化道-胆囊吻合、胆管十二指肠吻合、胃空肠吻合。特别是在胆囊疾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治疗不适合手术的、高龄的、重症胆囊炎患者,他们还在全世界首创了保胆治疗的新方法,患者体表无创伤,术后无痛苦,随即可自由活动,节省66%医疗费用,取石后结石复发率小于8%。针对消化道和胆道梗阻既往解决手段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传统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内镜下扩张及肿瘤内植入支架中位通畅期低等诸多难题,孙思予首次应用在该系统实现胃肠吻合、胆管十二指肠吻合。与传统手术相比,费用减少50%以上, 不良事件率降低25%,与传统支架相比,再狭窄率降低20.5%。牵头组织制定并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的国际共识。凭借些成果,孙思予带领团队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图片
内镜超声设备开发
实现内镜超声系统国产化
随着消化道肿瘤筛查的普及和内镜超声新术式的开展,未来国内内镜超声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作为内镜超声领域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我国内镜超声领域临床大量需求的相关设备及器械,却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由于内镜超声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内镜超声市场几乎被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等国外企业所垄断。
为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孙思予带领团队开发国产内镜超声,国产线阵内镜超声拥有大管道,并优化抬钳器和探头设计,解决了现有进口设备管道小和抬钳器消毒不彻底的等难题,推出了国产首台电子环扫内镜超声EG-UR5、国产首台电子线阵式内镜超声EG-UC5T。至此,我国已经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可自主生产全系列内镜超声设备的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镜超声设备,将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形成的产品未来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新兵”到今天的行业中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孙思予载誉无数,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名医等。荣誉等身,不忘初心。孙思予认为,荣誉是肯定,更是激励,科学研究要放眼未来,才能在时代洪流中行千里、惠大众,“中国内镜超声的发展还有一系列难题亟待攻克,我将继续肩负责任,砥砺奋斗!”(供稿:辽宁民盟)

 

 

责任编辑:中国民主同盟
首页 | 资讯 | 品牌 | 科技 | 财经 | 教育 | 动态 | 市场 | 文学 | 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