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痣》1-4集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量:999+

第一集:眼熟的陌生人

 

市委书记周明远的车停在青溪县政府大院时,初夏的阳光正烈。他跟着县委书记一行往办公楼走,目光扫过列队迎接的干部,在落到县文旅局队伍末尾时顿了顿。

 

那是个穿浅蓝色衬衫的女干部,站得笔直,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周明远的脚步几不可察地慢了半秒——这张脸,分明在哪里见过。

 

握手寒暄到她面前时,周明远忍不住开口:“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女干部抬头,嘴角弯起礼貌的弧度,声音清亮:“书记,您可能记错了,我是第一次见到您。”

 

周明远的视线落在她胸前的工作牌上,“县文旅局 李娟”几个字刺进眼里。两秒后,他点头移开目光,跟着众人往会议室走,脑子里却反复回放刚才的瞬间——她抬眼时,眼角那颗小小的痣,像十年前那个雨天里,突然亮起的星。

 

第二集:座谈会上的涟漪

 

会议室里,空调吹散了暑气,却吹不散周明远心头的恍惚。

 

李娟汇报文旅项目时,声音平稳得像一汪静湖。她翻文件的手指纤细,指尖划过纸页的姿势,和记忆里那个总在杂货铺柜台后写作业的小姑娘重合——那时她也是这样,握着铅笔,一笔一划在练习册上挪动,阳光落在她发顶,像撒了把碎金。

 

周明远端着茶杯的手猛地顿住,热水在杯里晃出细碎的涟漪。他想起那个下大雨的傍晚,自己忘了带伞,正站在杂货铺屋檐下发愁,柜台后的小姑娘突然递出一把碎花伞,伞面上印着金灿灿的向日葵。“叔叔,先用我的吧。”她抬头笑时,眼角的痣像沾了雨水的墨点,格外清晰。

 

后来他调走前特意去还伞,杂货铺却变成了五金店。新老板说,原主家搬去县城了,具体地址没人知道。那把伞,终究没能还回去。

 

第三集:手腕上的疤痕

 

午饭安排在政府食堂,县委领导特意把李娟安排在周明远身边。

 

李娟给周明远沏茶时,右手手腕抬起来,一道浅浅的白色疤痕在皮肤下若隐若现。周明远夹菜的筷子突然停在半空,呼吸都漏了半拍。

 

十年前,也是在那个杂货铺。他去买酱油,正撞见小姑娘被打翻的热水壶烫到手腕,疼得眼泪直掉,却咬着唇不肯哭出声。他当时慌得不行,跑回宿舍翻出自己备着的烫伤膏,看着她妈妈小心翼翼地涂在红肿的皮肤上。那时他想,这么细的手腕,留了疤该多可惜。

 

“李科长在文旅局工作几年了?”周明远放下筷子,尽量让语气听起来随意。

 

“五年了,书记。”李娟的回答依旧得体,只是手腕悄悄往袖子里缩了缩。

 

周明远没再追问,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

 

第四集:迟来的道谢

 

散会时,周明远故意落在后面。李娟抱着文件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身后传来他的声音:“李科长,请留步。”

 

她转过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周明远的目光落在她手腕上:“这个位置受伤,恢复起来挺麻烦的吧?”

 

李娟的肩膀猛地抖了一下,像被电流击中。她低头看着手腕,声音轻得像叹息:“小时候不小心烫的,早就忘了怎么弄的了。”

 

说完,她匆匆点头道别,抱着文件快步离开,背影竟有些仓促。

 

周明远望着她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走廊尽头。回到市里,他立刻让办公室调来了李娟的档案。籍贯那一栏赫然写着“青溪县望云乡”——正是他当年任职的乡镇。父母栏里,父亲的名字叫李建国,和那个杂货铺老板的名字一模一样。

 

第二天,周明远借着调研的名义再去青溪县,直接去了文旅局。

 

李娟正在整理档案,看见他推门进来,手里的文件夹“啪”地掉在地上。周明远弯腰去捡,手指碰到文件夹的瞬间,听见她带着颤音的声音:“那年你还伞的时候,我去外婆家了。后来想找你道谢,你已经调走了。”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两人之间的地板上投下一道光柱,浮尘在光里慢慢飘荡。周明远把文件夹递过去,目光落在她衬衫胸前——那里印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和当年那把碎花伞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他突然笑了,像解开了一个系了十年的结:“那把伞,我还留着。”

5f951b2e87c89afbc3ea63702842387b_1758004599114626.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