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痣》37-40集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999+

第三十七集:十年之约

 

又是一个初夏,望云乡的向日葵开得正盛。李娟站在花田边,看着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围着周明远,听他讲那把碎花伞的故事。老人坐在轮椅上,头发已经全白,说起当年的事,眼里却依旧闪着光。

 

“后来啊,那个递伞的小姑娘,成了守护这片花田的人。”周明远笑着看向李娟,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岁月的温柔。

 

李娟走过去,蹲在他身边,像当年在杂货铺柜台前那样,轻声说:“书记,您看,今年的向日葵,比往年都艳。”

 

“是啊,”他抬手,轻轻碰了碰她眼角的痣,“就像这颗痣,这么多年,一点没变。”

 

孩子们笑着跑开,手里挥舞着自己剪的向日葵剪纸,红色的身影散落在金色的花田里,像跳动的火焰。

 

第三十八集:纪念馆的新展

 

望云乡的纪念馆扩建了,新展厅里多了一个“时光长廊”。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三件展品:一把褪色的碎花伞,一管快用完的烫伤膏,还有一件浅蓝色衬衫——胸前印着向日葵的图案,是李娟当年常穿的那件。

 

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这些物件里,藏着一个关于等待与传承的故事。十年前,一把伞传递的善意,十年后,长成了漫山遍野的温暖。”

 

周明远的妻子推着他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在展品前驻足,听导游讲那个跨越十年的故事。“老周,你看,这么多人记着你的好呢。”

 

周明远摇摇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给游客讲解的李娟身上:“不是记着我,是记着这份心。你看她,多像当年的向日葵,永远朝着光的方向。”

 

第三十九集:最后的向日葵

 

深秋时节,周明远的身体越来越差。李娟去省里看他时,带了一包新收的向日葵籽,还有一张望云乡的照片——花田里,孩子们用向日葵摆成了一个巨大的“谢”字。

 

“您看,孩子们都想着您呢。”李娟把照片放在他床头,声音轻轻的。

 

周明远眨了眨眼,手指微微动了动。李娟握住他的手,像当年他握着烫伤的她那样,轻声说:“书记,您还记得吗?您说过,善意是种子,时光是土壤。现在,种子已经长成花海了。”

 

他的嘴角慢慢扬起一个微笑,眼角的皱纹里,仿佛又映出了十年前那个雨天,柜台后递出伞的小姑娘,眼里闪着光。

 

几天后,周明远安详地走了。临终前,他让妻子把那把碎花伞还给李娟,说:“这把伞,终究该留在属于它的地方。”

 

第四十集:永远的向阳花

 

周明远的葬礼上,李娟捧着那把碎花伞,站在人群中。阳光透过教堂的彩绘玻璃照进来,落在伞面上,褪色的向日葵仿佛又恢复了金黄。

 

她想起他最后说的话,想起那些年他不动声色的扶持,想起望云乡从贫瘠到繁华的变迁,突然明白:有些离开,不是结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一年后,望云乡举办了第一届“向日葵文化节”。开幕式上,李娟站在花海前,身后是新落成的“明远书屋”,孩子们在书屋里朗读着周明远当年的工作笔记,声音清亮。

 

“今天,我们在这里种下新的向日葵籽,”李娟举起一把种子,迎着阳光,“让它们带着我们的思念,继续生长,继续发光。”

 

她把种子撒向土地,身后的孩子们跟着欢呼,手里的剪纸向日葵在风里轻轻摇晃。阳光落在李娟眼角的痣上,像一颗永远不会熄灭的星。

 

远处的山坳里,周明远的墓碑前,放着一束刚摘的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的方向,倔强而温暖。

 

这世间,总有一些故事,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结局。就像那把伞,那颗痣,那片向日葵花田,在时光里静静生长,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温柔的底色,永远向阳,永不凋零。

5f951b2e87c89afbc3ea63702842387b_1758004599114626.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