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花田边的“故事会”
初夏,望云乡的向日葵刚抽出花盘。李娟在花田旁支起小马扎,给孩子们讲周明远的故事:“周爷爷年轻时,为了让望云乡长出向日葵,背着种子走了几十里山路……”
阿木从山里寄来的信刚好到了,李娟拆开念道:“李娟阿姨,我给山里的弟弟妹妹讲向日葵的故事,他们都瞪大眼睛听呢!”孩子们听得入神,有个小女孩举手:“李娟阿姨,我以后也要像周爷爷一样,把故事带到山外面去!”
夕阳把花田染成暖金色,李娟看着孩子们发亮的眼睛,忽然觉得:故事就像花籽,被人讲着讲着,就会在更多心里生根,长成一片又一片的“希望花田”。她眼角的痣,也在光晕里,成了故事里一枚温暖的标点。
第五十八集:老织布机的“新生”
“向阳工坊”添了台老织布机,是村民从祖宅里翻出来的。李娟和老人们一起,把向日葵杆磨成纤维,混着棉线纺成纱。孩子们围着看纺车转动,小满伸手想去碰,被李娟轻轻按住:“这是老辈人的手艺,要轻轻待它。”
几天后,第一匹“向日葵布”织出来了,带着植物纤维的粗糙纹理,却泛着阳光晒过的暖黄。游客们摸着布惊叹:“这布会呼吸!”李娟把布做成背包,印上孩子们画的花田,很快被抢购一空——老织布机在新时光里,织出了望云乡的过去与未来,每根线里都缠着光阴的故事。
第五十九集:夏夜的“花田影院”
大暑夜,陈阳在花田旁支起幕布,放起老电影《地道战》。村民们搬着竹椅来,孩子们抱着向日葵形状的驱蚊香囊,挤在最前排。
当银幕上的战士们为家园奋战时,李娟看见小满悄悄抹眼泪。散场后,小满仰着脸问:“李娟阿姨,周爷爷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为望云乡战斗过?”李娟点点头,指着星空下的花田:“周爷爷的战斗,是让这里长出向日葵,让我们都能笑着生活。”
晚风里,花盘轻轻摇晃,像在给孩子们的问题,做温柔的注脚。李娟知道,夏夜的电影终会结束,但“守护家园”的种子,已经落在孩子们心里,和向日葵一起,在暗夜里发着光。
第六十集:新支书的“接力棒”
秋分时,望云乡迎来新支书,是从城里回来的大学生。他第一次开会就说:“我爷爷总讲周明远书记的故事,我回来,就是想接着种‘希望’。”
李娟带新支书去看抗涝花田,又走进“向阳工坊”。新支书摸着向日葵杆做的手工,眼睛发亮:“这些都是宝贝!我们可以搞直播,让更多人看见望云乡。”陈阳也凑过来,聊起改良花种的计划,三个人的身影在工坊里叠在一起,像一茬又一茬的庄稼,把周明远的心愿,稳稳接了下去。
夕阳下,李娟站在纪念馆前,看着新支书和陈阳讨论的背影,忽然觉得:望云乡的故事,从不是静止的画,而是流动的河,会有新的水滴汇入,带着更蓬勃的力量,奔向远方。她眼角的痣,在霞光里沉静如星,见证着又一段“向阳”的旅程,正悄然开启。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