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集:新辈担纲
又逢春分,菊香村的“同心菊田”迎来新一批播种。张菊生已长成挺拔青年,正带着护菊会的新弟子们翻土,他手法娴熟,指尖沾着泥土,却像当年王学花那样,对每一株菊苗都格外珍视。
“这‘跨域菊’的种子要埋三寸深,才能避开地下虫蚁。”张菊生手把手教弟子,忽然见远处来了辆马车,车帘掀开,竟是年过半百的林小菊——她刚从漠北赶来,鬓边还别着一朵晒干的沙菊。“小菊,漠北的菊种都送来了?”张菊生迎上去,林小菊笑着递过一个布包:“不仅送来了种,还带了个好消息——漠北的‘菊护学堂’开课了,孩子们都在学种菊和基础武学呢。”
傍晚,王学花和张二牛坐在田埂上,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相视一笑。“咱们的孩子,终于能独当一面了。”王学花将一杯菊花茶递给张二牛,杯底沉着几片新采的“跨域菊”瓣,“以后这江湖,就交给他们守护了。”
第五十集:学堂风波
漠北的“菊护学堂”刚开课不久,就出了乱子——一群不明身份的人闯进学堂,说学堂教“邪术”,要烧毁所有的菊种和武学书籍。林小菊急得派人送信到菊香村,张菊生收到信后,立刻带着弟子赶往漠北。
赶到学堂时,正见那群人举着火把,要烧学堂的藏书阁。“住手!这学堂教百姓种菊谋生,教孩子习武防身,哪来的邪术?”张菊生挡在阁前,身后的弟子们也纷纷举起手中的菊杖——那是用菊藤制成的武器,既能防身,又不伤性命。
为首的人冷笑一声:“不过是护菊会的毛头小子,也敢来管闲事?”说着就挥刀砍来,张菊生不慌不忙,用当年张二牛教他的太极“柔云式”,轻轻拨开刀身,又将一枚菊花镖掷在对方脚边:“再敢闹事,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围观的百姓见此情景,纷纷上前帮忙,那群人见势不妙,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事后,林小菊才知道,这群人是当地恶霸所派,怕学堂影响他们欺压百姓。张菊生当即决定,在学堂附近种上“跨域菊”,再派弟子常驻,守护学堂和百姓。
第五十一集:故友重逢
深秋的菊香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已是满头白发的苏玉衡。他刚从海外回来,船上载着几箱海外的菊种,还有一本厚厚的《海外菊志》。“这些年我在海外,发现了不少能入药的菊种,特意带回来,想和咱们的‘跨域菊’杂交,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苏玉衡说着,翻开《海外菊志》,里面画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菊花,有的花瓣像羽毛,有的花蕊能发光。
王学花和张二牛看着这些新奇的菊种,兴奋不已:“有了这些种,咱们的菊艺就能传到海外,让更多人知道菊花的好处!”张菊生则拉着苏玉衡,问起海外的江湖情况,苏玉衡笑着说:“海外也有不少喜欢菊花的人,我已经和他们约定,明年春天,一起举办‘国际菊艺大会’,让咱们的菊香飘得更远。”
当晚,众人在菊田边摆起宴席,喝着菊花茶,吃着菊花糕,聊着这些年的江湖变迁。苏玉衡看着满田的菊花,感慨地说:“当年咱们在金陵初遇时,谁能想到,如今的江湖会这么和平,菊花会这么受欢迎?”王学花笑着点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让这份和平和菊香,永远传承下去。”
第五十二集:菊香永恒(剧终)
次年春天,“国际菊艺大会”在菊香村举办。来自江南、漠北、西域,甚至海外的人们,都带着自家的菊种和菊艺作品赶来,菊香村变成了菊花的海洋,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大会开幕式上,张菊生站在台上,手里捧着一株杂交后的“万国菊”——花瓣融合了江南白菊的莹润、漠北沙菊的金黄、西域金盏菊的浅橙,还有海外菊种的羽毛状边缘,香气浓郁却不刺鼻。“这株‘万国菊’,象征着天下同心,不分地域,不分种族,都能像菊花一样,和平共处,共同绽放。”他的话刚落,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王学花和张二牛坐在台下,看着儿子自信的模样,又看了看身边的苏玉衡、林小菊,还有那些熟悉的江湖老友,眼里满是欣慰。夕阳西下,众人一起在“同心菊田”种下“万国菊”的种子,约定每年春天,都来这里相聚,看看菊花的长势,聊聊江湖的和平。
多年后,王学花和张二牛已白发苍苍,却依然喜欢坐在菊田边,喝着菊花茶,看着满田的菊花。张菊生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背着小竹篓,在菊田边学采摘,就像当年的张菊生一样。
风拂过菊田,花瓣纷飞,飘向江湖的每个角落,也飘向海外的每一片土地。那对以菊为剑、以心为盾的侠侣,虽然渐渐老去,却将“侠”的精神和“菊”的芬芳,永远留在了这江湖,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从此,江湖再无纷争,只余菊香永恒。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文学频道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