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谷雨育蕾
四月谷雨,清河镇的菊田终于迎来育蕾期。王学花凌晨就钻进试验田,手里攥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南韵文心菊”的花苞——这是陈嘉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此刻正冒出米粒大的绿蕾,花瓣轮廓隐约可见。“得控制昼夜温差,白天20℃、夜里15℃最合适。”她在笔记本上记录,身后突然传来快门声,是张文杰在拍花苞生长照,要添进“数字菊谱”的育蕾专辑。
林晓的直播热度越来越高,这天特意在田埂搭起“菊蕾课堂”,镜头里,陈嘉仪用镊子轻轻拨开花苞外层的萼片:“大家看,这是舌状花,这是管状花,未来‘南韵文心菊’会开出复瓣花,又有南洋菊的金辉色,又有文心菊的墨斑纹。”评论区瞬间被“期待开花”的留言刷屏,还有企业发来合作意向,想定制菊花主题的文创产品。
傍晚收工时,镇里的木匠送来一批木牌,要给每株珍贵菊苗挂“身份牌”。王学花和张文杰蹲在田里,一人写品种名,一人系绳子,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刚冒蕾的菊株上,像给未来的花期,提前系上了温柔的期待。
第三十二集:立夏护瓣
五月立夏,气温骤升,菊田的“南韵文心菊”终于绽开第一朵花。金黄的花瓣边缘泛着墨紫,在阳光下格外亮眼,陈嘉仪激动地拍下照片,发给新加坡的家人:“成功了!曾祖父的笔记没骗我,杂交菊真的能开出双色花!”
可没等大家高兴多久,高温就给菊田出了难题——部分菊花花瓣开始发蔫。王学花立刻组织人搭遮阳网,还按照梅知秋笔记里的法子,用井水稀释菊花露,给花瓣喷雾降温。“这是老祖宗的‘降温秘方’,既能保湿,又不会伤花瓣。”她在直播里演示,林晓的镜头紧跟其后,网友纷纷留言“学到了”,还有人晒出自己给家里菊花喷雾的照片。
张文杰则忙着对接台湾客商,把“南韵文心菊”的开花视频发过去,对方立刻追加订单:“这种双色菊在台湾肯定受欢迎,我们要提前准备冷链运输。”夜里,三人坐在老宅庭院,看着桌上的开花照片,陈嘉仪忽然说:“不如办个‘菊绽节’,让大家都来看看这些新菊花。”王学花和张文杰相视一笑,当即拍板:“就定在小满!”
第三十三集:小满绽节
小满这天,清河镇热闹得像过年。“菊绽节”的主会场设在菊田旁,五颜六色的菊花扎成拱门,田埂上挂满游客写的“菊愿卡”,有的写“希望家人像菊花一样健康”,有的写“想把清河镇的菊种带回家”。
开幕式上,陈嘉仪带着大家参观“南韵文心菊”展区,每株菊花旁都放着平板,循环播放杂交培育的过程;林晓的直播镜头穿梭在人群中,时而对准老人教孩子辨菊种的画面,时而拍下游客与菊花合影的笑脸;王学花则在“菊忆馆”里,给游客讲梅知秋当年在南洋种菊的故事,手里捧着那本泛黄的笔记,字句都满是温度。
最热闹的是“种菊体验区”,张文杰手把手教小朋友种菊苗,还送上迷你版“数字生长卡”:“回家扫码就能知道怎么浇水,等开花了,记得拍照片发给我们!”傍晚,晚会在菊田边拉开帷幕,村民们唱着新编的《菊绽歌》,灯光照在成片的菊花上,也照在王学花和张文杰相握的手上,晚风拂过,满是花香与温柔。
第三十四集:芒种传种
芒种时节,菊田进入采种期。王学花带着团队,小心翼翼地采摘“南韵文心菊”的种子,每一粒都装在透明小袋里,贴上标签,注明采种时间和母株编号。“这些种子要分成三份,一份留种,一份寄给新加坡,一份送省农科院做研究。”她一边分装,一边叮嘱,眼里满是珍视。
林晓的直播变成了“采种教学”,镜头里,她跟着王学花学选种:“要选花瓣饱满、没有病虫害的花穗,种子才饱满。”评论区里,有农场主留言想购买种子,有学校老师希望能开展“校园种菊”活动,林晓一一记下,转头就跟王学花说:“咱们可以搞个‘种子共享计划’,让更多人能种上清河镇的菊花。”
张文杰则忙着对接物流,给台湾客商发“同心菊”的种苗,每箱都附带着“种植指南”,详细写着台湾气候下的养护要点。夜里,王学花在灯下整理种子清单,张文杰端来一碗绿豆汤:“忙了一天,歇会儿吧。”他坐在旁边,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品种名,忽然说:“咱们的菊花,已经走得越来越远了。”王学花抬头,眼里闪着光:“这才刚开始呢。”
第三十五集:夏至守芯
夏至这天,太阳格外烈,王学花却比平时起得更早——省农科院的专家要来验收“国家级菊种资源库”的申报材料,她得提前准备好。张文杰和陈嘉仪也没闲着,一个整理“数字菊谱”的数据库,一个完善杂交菊的研究报告,三人忙得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专家团一到,就被基因库的“双轨保护”模式吸引:一边是传统的标本馆和种子库,保存着百年菊种;一边是数字化系统,扫码就能查看每种菊花的历史、培育技术和生长数据。“你们把文化传承和科技保护结合得太好了!”专家看完,当场给出高度评价,还说申报成功的希望很大。
送走专家,三人坐在菊田旁的树荫下,看着远处的蓝天白云,陈嘉仪忽然说:“实习结束后,我想留在清河镇。”王学花和张文杰又惊又喜,连忙点头:“太好了!咱们一起把菊花事业做下去!”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菊田上,也洒在三人的笑脸上,微风拂过,菊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个约定喝彩。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