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艺术馆馆长陈升栋,以细腻笔触与深厚画功,将春日生机凝于宣纸之上,创作出国画佳作《春酣图》。这幅作品不仅尽显传统国画的笔墨韵味,更以“花、蝶、东风”为引,将春日的烂漫与诗意藏于每一处勾勒之中,再搭配其题画诗“粉艳酣酣倚石开,双蝶偷入画图来。东风若解留春意,肯遣香魂到砚台”,更是诗画相融,让春日之美有了更动人的意境表达。
《春酣图》的妙处,首先在“形”的生动。画面中,粉色花簇以浓淡相宜的墨色与胭脂色晕染,花瓣层层叠叠,既有“粉艳酣酣”的饱满之态,又不失国画特有的写意灵动——靠近石块处的花朵开得肆意,花瓣舒展如酣睡初醒,仿佛能透过宣纸感受到花瓣的柔润;稍远些的花苞则含蓄待放,为画面留下“春意渐浓”的想象空间。石块以枯笔勾勒轮廓,再用淡墨皴擦出纹理,质朴的石色与明艳的花色形成对比,既稳住了画面重心,又凸显出花簇“倚石开”的自然之态。
而“双蝶”的加入,更让《春酣图》有了“活”的气息。陈升栋以纤细却有力的笔触描绘蝴蝶翅膀,翅尖轻蘸淡墨与赭石,翅膀上的纹路以细笔勾勒,不刻意追求写实,却精准捕捉到蝴蝶翩跹的动态——一只似刚落于花端,翅膀微垂,仿佛正轻嗅花香;另一只则悬于花间,翅膀轻展,似要与同伴嬉戏,恰好应和了“双蝶偷入画图来”的诗意。两只蝴蝶的姿态一静一动,让静态的画面有了流动感,仿佛下一秒就能看到它们振翅飞向更远的春光里。
若说“形”是《春酣图》的骨架,那“意”便是它的灵魂。陈升栋并未将画面填满春日景致,而是留有留白,让“东风”这一无形之物有了可感的存在——花簇的倾斜方向、蝴蝶的飞行轨迹,都在暗示东风轻拂的温柔,恰如诗中所言“东风若解留春意”。更妙的是,画面右下角的砚台轻落一角,与“肯遣香魂到砚台”相呼应,仿佛画家挥毫时,春日的花香与诗意都随笔墨融入砚中,让“春”不再是纸上的风景,更成了与创作者、观赏者相连的情感共鸣——既是对春日的珍视,也是对传统笔墨中“情景交融”的传承。
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在《春酣图》中尽显深厚的传统功底:笔墨上,兼用没骨与工笔,既保留没骨画的灵动晕染,又以工笔细描凸显细节;色彩上,不追求浓艳堆砌,而是以淡彩为主,让粉色的花、墨色的蝶、赭色的石在和谐中各显韵味。但更难得的是,他并未被传统技法束缚,而是以现代人对春日的细腻感知,赋予作品温暖的情感——没有刻意营造宏大的春日盛景,却通过“一花、双蝶、一砚”的小景,传递出对春日的珍视与热爱,让每个观赏者都能从画中想起自己记忆里的那抹春光。
如今再赏《春酣图》,观花之酣、蝶之舞,品诗中东风与香魂,便会明白:陈升栋笔下的春,不仅是自然的春日,更是藏于笔墨间、流淌在诗意里的文化之春——它让传统国画的韵味有了当代的表达,也让每个人心中的春日记忆,有了可触可感的艺术载体。